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  锦

聂鑫森

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够。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然后,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单位的任何人。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图的是一个清静。

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100平米,虽说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美得可人。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这很难得。

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景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了。

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这地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仿。

这栋楼只有6层,所以没有电梯,年岁在20年以上。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根扎在墙根,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

景家住在5楼,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向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到了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小花,娇滴滴的。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好听。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莹白,好看。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叶子绿中透红,如无数跳跃的火苗。

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植物,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他起草了一个报告《关于倡导城市住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全票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

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是在地锦送绿的书房里。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老伴刘欣。刘欣边看边念,每到妙处必大声叫好,然后说: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遗憾。题目是《咏护墙植物地锦》: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最珍春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好,言近而旨远。可叹我无诗才,不能唱和。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

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景影很惆怅。

社区忽然贴出通知: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参加全市美丽家园的评选活动。景影感到很惊愕,这真正是瞎胡闹。一打听,是省里一位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

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道理,关键词是:决不能清除地锦!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上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还要刷涂料,我愿意吗?景影大声说: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但我家的房子,当然包括外墙,是我用钱买的,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家外墙的地锦,决不能清除!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

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一栋栋楼外墙的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景影对老伴说: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可奈我何?

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刘欣对景影说:你早出晚归,社区的许多闲话你听不到。他们说: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屁话!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还有人说,小偷喜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奔其家,不致大家受难。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我若是贪官,有的是钱,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气。儿子、儿媳忙说:爹,我们也担心哩。万一小偷上门,偷不到值钱的东西,又正好撞着你们两个老人,撒气行凶,得不偿失啊。

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

刘欣马上走向座机,拨号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我家外墙的地锦,你们去铲除吧。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下班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自己让房,买二手房这些情节都凸显了景影的为官清廉。

B. 第六段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地锦的四季之美,构成景影夫妇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并承接上文揭示景影夫妇喜欢这套二手房的原因,引起下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社区有人这样议论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这段话含蓄地批评了拥有权利的官员享有特权这一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D. 文末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中“老泪纵横”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景影面对舆论和亲人劝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

E. 小说善用烘托的手法,有艺术情趣。最终妥协于现实的妻子刘欣、唯上级是从的女主任、嚼舌根的小区居民,都有力地烘托了景影这一人物形象。

2.请分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饮食增添了更多选择。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着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1.下列对原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B.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C. 元末,南方丝绸之路的作用比西北丝绸之路更加重要,成为陆上交流通道。

D. 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不断往来,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

2.下列对原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上,因为丝绸和瓷器,当时的东亚非常强盛。

B. 使用丝绸和瓷器是各国元首和贵族的荣耀,丝绸也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

C. 在唐代,《金刚经》在敦煌被发现,从而确定其为最古老的印刷品。

D. 纸制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在西域已及更远的地方出现。

3.下列对原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

B.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是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C. 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和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有很大关系。

D. 印刷术由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第一个在意大利出现的印刷厂让印刷术很快传遍欧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权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

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有人点赞,认为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超越了个人之爱,是大爱,是留给女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拍砖,认为马克·扎克伯格太苛刻,很不尽人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请你权衡、思考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 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象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 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 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 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淡薄。

D. 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2.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②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④。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③裛,通“浥”,沾湿。④嚬,通“颦”,皱眉意。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接着以“忆”字统领后三句,结构井然,讲究章法。

B. “寻桂”“看潮”都运用实虚结合的手法来写,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 刘词起笔便以春光的流逝渲染气氛,然后引出远行人感谢前来送别的人的无限深情。

D. 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E. 两首词同一词调,但并非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具体内容与情感不尽相同。

2.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浚果败复召为给是中扬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宥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社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鸟舍,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①徽:指牛徽。②柅(nǐ):止,遏制。③廥(kuài):仓库。④蓍(shī)龟:指卜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 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 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 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 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 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 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 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

C. 牛徽心忧国事。张浚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 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乃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一田父,田父曰     绐:欺骗。

B. 山东为三处           期:约。

C. 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 吾为若               德:感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楚人之多也

大王来

B. 公取彼一将

有源头活水来

C. 汉军不知项王

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D. 非吾故人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比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一名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②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B.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C.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位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D. 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只有坚持读书、练笔,高考考场上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B.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总爱发表一些石破天惊的议论或见解,故而有“怪才”之称。

C. 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高层领导常常目无全牛,忽略局部和细节。

D. 他们单位内部的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使他决意辞职,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汉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共十一篇,《湘夫人》是其中的一篇。

B. 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唐朝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40岁以后曾隐居鹿门山。《夜归鹿门歌》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D. 唐朝诗人韦庄,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二人并称“温韦”。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玉容寂寞泪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    

青冥浩荡不见底 (暗青色)

B. 迷花倚石忽已  (天黑  夜晚)    

深林兮层巅  (使……战栗)  (使……震惊)

C. 乾坤日夜浮  (日月星辰)       

垆边人似月   (指酒家)

D. 锦官城外柏森森  (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戍卒叫,函谷  (被攻占)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顾频烦     鸿雁长飞     势拨五岳     泪满襟

B. 渔梁渡头     摧眉折腰     锦官城       瓜州渡

C. 披荆斩棘     踌躇满志     大相径庭     洞庭湖

D. 熊咆龙吟     塞上长城     花佃委地     捣衣砧

 

下面划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笑(móu)   渔阳鼓(pí)  荔 (pì)     岩(fēi)

B. 水荡漾(lǜ)    膝之所(yǐ)  肯(qìng)  稽(kuài)

C. 上白沙(tīnɡ)  含情凝(tì)  修(qì)    玉(jiōnɡ)

D. 肤如凝(zhī)   吞声踯躅(zhú) 尘 xiān     然(hōn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国航天“大力士”长征六号创造了“一箭二十星”的发射纪录,其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为 34.5 岁;美国硅谷成功的创业家,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占比超过 60%。

材料二:

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 12 亿青年人,其中 87%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材料三: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树人中学拟举办以“时代机遇与青年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以该校高二学生的身份,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以议论为主;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提供的报告显示,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2.73%,四年间提升了2.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9个百分点。

B. 由于得力的环保措施,使大连瓦房店三台子湿地成了灰鹤的主要越冬地,每年11月末至来年3月初,约有1500只灰鹤聚居于此。

C.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他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更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

D.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重点聚焦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并针对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研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京剧梅派唱腔中的小腔十分丰富、细腻,在腔尽结尾的一刹那,会有落音和断音,尾音似有似无,不绝如缕

B.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邻为壑,与人为善,让世界感受到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何愁不能展现文明、包容的大国形象?

C. 而对这份不虞之誉,金耀基先生谦虚地说,自己停笔多年,仅是偶尔书写,也许是因为常年读帖不断,才能有此成就。

D. 2017年6月27日,来自8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各界领袖济济一堂,共赴一场国际科技创新盛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浅而舟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2)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3)闾阎扑地,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尾联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场景,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通过“岩屝”“松径”写出了山间的无限寂寥,通过“自来去”写出了自己的超脱、悠然之态。

B. 句中的“幽人”,即隐居者,此处为诗人自况;庞德公曾隐居于此,诗人步其后尘,亦隐居于此。

C. “惟有幽人自来去”句与颔联“余亦乘舟归鹿门”句相互映照,以虚写实,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D. 尾联除了使人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其中隐藏着的仕途无望的强烈不平之气。

E. 诗人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表现出一定的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①句七组叠词连用,奠定了全词情感基调,写出了诗人若有所失的状态、孤独寂寞的处境以及凄慘、悲戚的心情。

B. ②句意思是说天气忽暖忽寒,身体也就难以适应,诗人以”乍暖"之乐景反衬自己心中难以消除的无限悲哀之情。

C. ③句中本欲用以御寒、浇愁的“三杯两盏淡酒”,却连傍晚的冷风都难以抵御,更无法消除内心的无限忧愁了。

D. ④句空中飞过的大雁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它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诗人却漂流困顿,寄离异乡,更加伤心。

 

阅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阔,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膩,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縵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凡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王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之而不鉴之,亦使人而复哀后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杳不知其所也         之:到

B. 一肌一容,尽态极      妍:奢华

C. 几世几年,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

D. 戍卒叫,函谷          举:拔、攻占

2.下列句子,不属于描写阿房宫建筑规模和特色的一项是

A.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凝练,简洁有力。

B.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描绘了走廊、屋檐的形状和楼阁钩连、环绕的气势,对阿房宫进行了总体性描述。

C.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揭示了秦人对待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D.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与篇首的铺排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近日发布了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 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 6 颗通过国际认证。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发现脉冲星只是研究的第一步,未来将进一步进行各项基础研究,FAST将“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脉冲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的本质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因此,脉冲星被认为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通过对其研究,有希望得到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的答案。

银河系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湮没,目前只观测到一小部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 FAST 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未来将有希望发现更多守时精准的毫秒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作出原创贡献。   

(摘编自齐芳《“中国天眼”发现一批脉冲星》)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央视新闻)

材料三:

从1994 年开始,年近 50 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他大胆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单元,并立即启动贵州选址工作。经过多年的论证,20077 月,FAST 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之后开始建设。

2016 年 9 月 25 日,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最终建成的 FAST 拥有 500 米的口径、相当于 30 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如果在国际上做一个横向比较,FAST 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 100 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 10 倍;比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 20 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 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 10 倍。建造 FAST 的“窝凼”——几百米的山洼被四面的山体环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这个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以及捕捉来自外星生命的信号。

从1994 年开始主持 FAST 项目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历经 22 年,南仁东带领团队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最终建成了“中国天眼”,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南老师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FAST 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他的执着和直率最让人佩服。”

(摘编自詹媛《人生为一大事来——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材料四:

记者:能介绍一下我国 SETI(搜寻地外文明)科学的发展吗?

南仁东:我国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高强度支持 SETI 这类探索。目前我国以 SETI 科学为主要目标之一的大射电望远镜(FAST)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FAST 能在贵州建成,将把目前世界上 SETI 使用的设备能力提高 10 倍,这无疑对SETI 科学是一个巨大贡献。   

(摘编自李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孤独吗?——关于地外生命的访谈》)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FAST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观测天体的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我国利用 FAST 发现了一批脉冲星,有 6 颗获得了国际认证。

B. 研究脉冲星很有意义,脉冲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通过对其研究有望解答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

C. 脉冲星发射的信号难以观测,但 FAST 设备先进,将来有望发现更多的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作出原创贡献。

D. 射电望远镜在观测射电波时,如果口径越大,那么其分辨率就越高,因此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南仁东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贡献了不少智慧,带领团队在中国建成了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因而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B. 在“中国天眼”的选址、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工作上,南仁东体现出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C. 喀斯特洼地具有独特功能,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所以我国选择贵州省一个喀斯特洼地作为“中国天眼”的“窝凼”。

D. “中国天眼”从被国家批准立项到最终建成,历经近 10 年,成功实现了我国天体观测技术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重大跨越。

E.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以及我国在 SETI 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我国对 SETI 科学的巨大贡献。

3.为什么说南仁东推动的 FAST 是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塞罕坝的月光     何申

塞北天高,秋阳明艳,田野里的庄稼散发出成熟的味道。那是 1994 年中秋节,我带着几名记者从承德市匆匆奔向塞罕坝机械林场。

车子向前行驶着,忽然就有白沙打在挡风玻璃上,哗哗作响,看看又不像沙子,从吉普车窗外伸手抓一把,“沙粒”小米般硬硬的,但很快就觉出湿润——不是沙,是雪!

谁能想到,塞罕坝农历八月就下雪了!看来,“胡天八月即飞雪”,用在这里也完全合适。坝上的天气变化快。将近傍晚,虽然雪粒仍留脚下不肯化去,如同为大地铺了一张白宣,但苍穹却早已深静高远,风息星现,只是那星星并不繁耀,好似知道今夜天上的主角,是那一轮圆月。

吃过晚饭,记者小张说:社长,咱们与其在这冻着,不如去我舅舅家,他家肯定暖和。我惊讶:你舅舅在这里?

小张说:我舅舅从林大一毕业就到这里了。

我说:那敢情好,我也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家属区并不大,小张也是很久没来,在几户院外转了又转,终于走进一家,可还是差了,他舅舅家在隔壁。

屋里果然暖和。三间,中间一间屋有大灶,灶膛暗红,热气从锅盖缝隙飘出。一张圆桌上,摆着三份碗筷,当中有个盘子,扣着大碗,那是怕菜凉了。西屋里跑出来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先是好奇地打量我们,然后欢喜地叫小张哥,问啥时来的,等等。

小张舅妈身高马大,东北口音。她快人快语,说,你们来得正好,今天是八月十五,他舅一会儿就从分场回来,你们一起喝顿酒。

我有些尴尬,但也不便走,于是坐在东屋聊起来。聊天中得知,小张舅妈是锦州人,毕业于东北林学院,和小张舅舅同年来到塞罕坝,俩人有三个孩子。老大两口子也在林场工作,二儿子念书后留在省会石家庄了。老闺女就是西屋的女孩,今年初三,想着高中去承德市里念,就怕考不上。至于这家的男主人,小张的舅舅,眼下是一个分场的场长,平时不回来,说好了今天回家一起过八月十五,可到这会儿也不见人影。

不知不觉,月光已从窗户透进来,其间小张舅妈添了两次火,却依然不见小张舅舅回来。后来有人在院外喊:来电话了,分场今晚防火情况紧,不回来了,别傻老婆等汉子了。小张舅妈说,得了,又空欢喜一场,咱们一块吃吧。

那哪成,于是我们告辞。小张舅妈看留不住我们,忽然悄悄拉了我一下,说:有件事想麻烦您,不知行不?

我说:您说。

她说:我老闺女念高中,您给帮帮忙……

我没法拒绝:到时候,尽力、尽力吧……

她说:别尽力,一定帮,一定帮!

出来,走在坚硬的泥土路上,十五的圆月已高悬在深黛色的夜空中,给塞罕坝的大地抹上一层厚厚的金辉。

小张和他的表妹从后面撵上来,手里拎着怀里抱着不少串成一串的干蘑。我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小张说,是我舅妈送给你们的,没准备,现摘下来。我说,不能收。小张表妹把干蘑硬塞给我,说,这是我暑假里采的,一定收。说罢转身跑进月光中。

我不由地生出点异样感觉,坝上人太直了,也不怕强人所难。忽然间,我意识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问小张:你表妹今年初三,最小也十五岁,生她的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况且你舅妈那时年龄也不小了。

小张四下瞅瞅说:也不瞒你们,我这表妹不是我舅妈亲生的,她的父母原都是这场里的,出车祸没了。是我舅妈把她带大的,并发誓要把她培养成大学生。

我惊讶,一股惭愧之情从头顶一直渗到脚底。继而是一种敬佩,博大辽阔的塞罕坝,养育了多么宽广的胸怀。这无边无际的林海,既是对上天的告白,又是对人间的表述。

我在塞罕坝的月光下行走,脚下是中秋节粒粒白雪。

那一夜,我无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用诗句“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塞罕坝的天气,表达了作者的讶异之情,也让读者可以由此想见塞罕坝人工作和生活的不易。

B. 本文叙事简洁,叙述常暗含情感,比如写院外喊话,既交代了小张舅舅不回家过节的事由,也暗含对塞罕坝人粗犷朴实的欣赏。

C. 无边无际的林海是“对上天的告白”“对人间的表述”,作者这样说既是对林场垦荒造林成就的赞誉,也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自信。

D. 本文记述塞罕坝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的中秋节生活,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状况,并没有刻意表现他们的辛劳和贡献。

2.作者对小张舅妈的印象经历哪些变化?本文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塞罕坝的月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2003年位居全球 500 强的我国高校只有 9 所,2017 年上升到 45 所。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国大学发展却始终纠结于自身的文化认同。中国现代大学起源于中日甲午战争后建立的西式学堂,目的在于学习西方以强国,与本土文化传统关联较少。我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得中西大学理念之间的冲突持续存在于高等教育发展之中:一方面,现代大学在建制上基于西方大学模式;另一方面,作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仍在大学的日常运行中发挥影响。

西方经典大学理念强调知识的本体论意义,坚持从苏格拉底所开启并在柏拉图时代得以奠定的对知识和伦理加以反思的知识论传统。而我国高等教育传统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知识,尤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个体与集体的结合,强调学校与政治、社会、自然的结合。两种文化传统尚未实现很好的调和,这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显著地体现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之中。根据 2016 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位居全球前 200 名的我国大陆高校有 19 所;在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有 41 所;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球前 200 名的中国高校只有 3 所。

事实上,整个东亚地区高等教育沿循西方大学模式的发展进程也受到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传统的极大影响。东亚诸社会都在与西方大学模式的碰撞方面经历了相似的困难。例如,日本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窘境。然而,纵观世界,在西方大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的几百年间,很少有除东亚之外的其他非西方社会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因此,我国及其他主要东亚社会的成就具有世界性意义。如何将本土文化传统与欧美大学模式融合建立起自身的文化认同,是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顶尖高校面临的文化使命。实现这一文化使命极有可能推动一种新的大学模式的产生,不同于西方主要大学中的单一文化现象,将以二元甚至多元文化为其最主要特征。践行这一文化使命也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一场文化试验。

尽管全面实现中西文化融合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在我国顶尖大学内已经出现了较为清晰的中西高等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的迹象。

(摘编自杨锐、李梦洋《中国顶尖大学的文化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大学要解决自身的文化认同的问题,必须先对知识的意义做出准确判断。

B. 建制模式和文化传统的不一致,造成我国大学长期纠结于自身的文化认同。

C. 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未能调和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以致难有突破性的发展。

D. 只有形成新的大学模式,中国高校才能消除文化认同的纠结,实现文化使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切入,接着转入谈论我国大学文化认同的话题。

B. 本文先揭示我国高校文化认同纠结的根源,再指出解决文化认同问题的重要性。

C. 文末说中西文化融合之路是曲折的,是基于前文对中西大学文化传统差异的比较。

D. 对于东亚的高等教育,本文从经历过的困难、现有成就及其原因进行梳理探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说西方大学较少有中国大学那样的文化认同纠结,应与现代大学建制于西方有关。

B. 相比于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更能体现文化传统,也更易受其影响。

C. 西方大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成就比中国大,主要是因为西方大学单一文化现象突出。

D. 从东亚地区高等教育已取得的成就,可以乐见我国高等教育在中西文化融合上的前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水画透过色彩浓淡的铺陈,就能显示出意境;有时千山万水,层峦叠嶂;有时风强雨急,枯枝败叶……这些不都像是人生的写照吗?

请以“人生就像一幅山水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表现李煜是“吟咏词句的高手”。要求:表达准确、连贯,恰当引用词句,不超过70字。

一部《南唐二主词》,让我认识了李煜。他是不称职的君王,却是吟咏词句的高手

 

请为下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

东二环与北二环交叉口附近的银领时代花园小区10号楼2单元内,传出“着火了,快下楼”的呼喊声。从21楼冒出的浓烟迅速蔓延开来,很多居民来不及穿上外套,就仓促跑下楼。直到消防车赶到,大火才被扑灭。据悉,引起火灾的是停放在21楼的一辆电动车。事后,记者从消防部门获悉,因电动车在楼道里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且有增长趋势。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午时分,暖阳高照。风轻云淡,水波漾漾,鱼帆点点,白鹭行行,不时有快艇往来,亦有渔舟穿梭。但见此岛染黄、彼岛黛青,               群山葱茏,美不胜收。

A. 波光云影抢入眼帘,渔樵云鸟栖隐出没

B. 渔樵云鸟抢入眼帘,波光云影栖隐出没

C. 波光云影栖隐出没,渔樵云鸟抢入眼帘

D. 渔樵云鸟栖隐出没,波光云影抢入眼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鼻子底下就是路

张晓风

⑴走出地下铁,只见中环车站人潮汹涌,是名副其实的“潮”,一波复一波,一涛叠一涛。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里香港因为开始得晚,反而后来居上,做得非常壮观利落。但车站也的确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却偏偏会走回来。

⑵我站住,盘算一番,要去找个人来问话。虽然满车站都是人,但我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

第一、此人必须慈眉善目,犯不上问路问上凶煞恶神。

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须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话没说完,他已窜到十公尺外去了,问了等于白问。

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对夫妇或情侣最好,一方面“一箭双雕”,两个人里面至少总有一个会知道你要问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当自危,陌生人上来搭话,难免让人害怕,一对人就自然而然地胆子大多了。

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问上话也不错,他们偶或一时兴起,也会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第五、站在路边作等人状的年轻人千万别去问,他们的一颗心早因为对方的迟到急得沸腾起来,哪里有情绪理你,他和你说话之际,一分神说不定就和对方错过了,那怎么可以!

(3)今天运气不错,那两个边说边笑的、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就很理想,我于是赶上前去,问:

(4)“母该垒,(不该你,即“对不起”之意)‘德铺道中’顶航(顶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学的广东话。

(5)“啊,果边航(这边行)就得了(就可以了)!

(6)两人还把我送到正确的出口处,指了方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才道了再见。

(7)其实,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图的,但我喜欢问路,地图太现代感了我不习惯,我仍然喜欢旧小说里的行路人,跨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马唱声喏,对路边下棋的老者问道:

(8)“老伯,此去柳家庄悦来客栈打哪里走?约莫还有多远脚程?”

(9)老者抬头,骑者一脸英气逼人,老者为他指了路,无限可能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展开……我爱的是这种问路,问路几乎是我的碰到机会就要发作的怪癖,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问路。

(10)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问路,则和外婆有很大的关系。外婆不识字,且又早逝,我对她的记忆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欢自己捻棉成线,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钱,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点却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11)“小时候,你外婆常支使我们去跑腿,叫我们到XX路去办事,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来才明白,原来你外婆是说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问路!”

(12)我从那一刹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识字的智慧,她把长工短工田产地产管得井井有条的精力以及她蛮横的坏脾气。

(13)由于外婆的一句话,我总是告诉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宁可一路走一路问,宁可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宁可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渐渐的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种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

(14)每次,我所问到的,岂只是一条路的方向,难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颗犹温的心吗?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贤以求大音,所要问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吗?

(15)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谁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天涯的道路也无非边走边问,一路问出来的啊!

1.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 在作者的叙述中,她是向两个边说边笑、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子问路的,她们不仅告诉了作者该怎么走,还将作者送到了正确的出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B. 第(9)段中的“怪癖”一词, 本来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在文中作者借用这个词,突出了她对“问路”这种做法与众不同的态度和极度地喜欢。

C. 学会“问路”,其实是“圣贤”、“先知”在人群中以谦卑的姿态学会求助他人,摆脱自恃甚高的盲目,认识到得到善意的帮助也是幸福。

D. “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 因为问路是直接从外婆那学来。

E. 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指的是无所不知的人。

2.请赏析第(1)段中的划线句。

3.作者为什么喜欢问路?文中交代了三条理由,请逐条概述。

4.“问路”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体触碰陌生人心灵的过程,作者的这一爱好给了我们哪些体会和思考呢?

 

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