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视作共享单车的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视作共享单车的发展大年,在这一年里,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上海街头。有研究称,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重要交通工具。在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新选择的同时,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对共享单车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等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2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上海民生民意·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共访问了本市的2079个有效样本。

(摘编自上观新闻《社科院数据告诉你,上海市民怎么看“共享单车”》)

材料二:

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出行的碳排放量、多种了3000万棵树、减少了45亿微克PM2.5。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三:

李女士最近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共享单车惨遭“蹂躏”的照片,引得人们纷纷“吐槽”。“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涉嫌违法犯罪。”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东表示,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一旦行为人毁坏的共享单车价值经司法鉴定达到5000元,就可能被以故意级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达不到5000元的,也可以对行为人予以拘留或罚款。

据报道,月入过万的关某因一时贪念,将路边的ofo单车占为己有,被治安构留14天。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陈光华表示:“消费者和共享单车公司之间是车辆的租赁使用合同关系。消费者将共享单车私自加锁,从‘共享’变为‘私享’,首先属于擅自变更合同的违约行为。”至于擅自破坏共享单车锁具、定位装置,以供个人“免费”使用的行为,陈先华认为,这实际上改变了车辆的归属,涉嫌盗窃。一旦使用人盗窃的单车价值达到一千元,则可能构成盗窃罪。盗窃的单车价值不足一千元的,也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罚款。

“企业要完善单车维护和监管体系,构建‘诚信黑名单”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学副教授刘东根表示,对于不文明用车人,可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等,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拉入“诚信黑名单”。

(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的“春天”来了吗》)

材料四:

共享单车虽是绿色环保创举,但其本质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既然是企业行为,就必须履行作为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义务。当共享单车扎堆占据机动车车道、人行道,当损坏自行车被遗忘在各个角落,当废弃自行车堆积如山占据公共空间,当押金标准水涨船高,这些不尽义务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城市发展常识,也违背了企业日常伦理。企业不能肆意任性为所欲为,相关部门更不能以秩序、常识和伦理为代价,为之兜底任其放纵。

李克强总理在强调“包容审慎”的同时也提到:“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放手不管’,恰恰相反,有效监管的责任比过去更重了。要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以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的“包容审慎”与“有效监管”》)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显示,40%以上的共享单车使用者素质较低,在不文明使用的现象中,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行为近30%。

B. 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有研究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 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迅速的一年,但是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等并未及时制定出台。

D. 上海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虽便捷环保,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可谓利弊并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二通过作比较,说明了共享单车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列举数据体现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B. 材料三中,司法界专业人士指出故意毁坏和私自占有共享单车是违法行为,违法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C. 材料三中,刘东根副教授认为,只要是不文明用车的人,都应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拉入“诚信黑名单”。

D. 材料四中认为共享单车的生产企业既然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么企业就应该尽一定的管理义务。

E. 四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对共享单车进行报道,并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的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

3.综合以上材料内容,谈一谈共享单车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1.A 2.AD 3.①使用者方面,要提高文明素质,不违规停车,不随意毁坏、私自占有共享单车; ②生产企业方面,要避免恶性竞争,屡行作为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义务; ③管理者方面,要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加强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由文本出处“上海市民怎么看共享单车”可知,图表中的数据均为被调查者的民意所占的比例。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都认为毁坏和私自占有共享单车是违法行为,将对违法者追究刑事责任”错,是否对违法者追究刑事责任要看涉及金额;C项,“只要是不文明用车的人,都应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拉入‘诚信黑名单’”错,应该是屡教不改者拉入诚信黑名单;E项,并未都提出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站到那一站

林清玄

最近在撤家,这已经是住在台北的第十次搬家了。每次搬家就像在乱阵中要杀出重围一样,弄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出得重围,回头一看则已尸横遍野,而杀出重围也不是真的解脱,是进入一个新的围城清理战场了。

搬家,真是人生里无可奈何的事,在清理杂物时总是面临舍与不舍、丢或不丢的困境,尤其是很多跟随自己许多年的书,今生可能再也不会翻阅;很多信件是少年时代保存至今,却已是时光流转,情境不再;许多从创刊号保留的杂志,早已是尘灰满布,永远不会去看了;还有一大堆旧笔记、旧剪贴、旧资料、旧卡片,以及一些写了一半不可能完成的稿件……每打开一个柜子,都是许多次的彷徨、犹豫、反复再三。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不可能再用的东西舍弃,光是纸类就有二百多公斤,卖给收旧货的人,一公斤一元,合起来正是买一本新书的钱。还舍弃一些旧家具,送给需要的朋友。

由于想到人生里没有多少次像撤家,可以让我们痛快的含弃,所以我丢掉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都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一些成长的纪念。林林总总,合掉的东西恐怕有一部货车那么多。

即使是这样,这次搬家还是动用了四部货车才运载完毕,使我想起从前刚到台北,行李加起来只有一只旅行袋,后来搬家,是一个旅行袋加一个帆布袋,学校毕业时搬家竟动用了一部小发财车。当时已觉得是颇大的背负。

幸好去服了兵役,第二次回台北,又是一只旅行袋,然后路愈走愈远,背的东西也日渐增加,虽然经常搬迁、含弃,增加的东西却总是快过丢的速度,有时想起一只旅行袋走天下的年轻时的身影,心中不免感慨。那时身无长物,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志气,每天清晨在旅行途中的窗口看见朝日初升,总觉得自己像那一轮太阳。现在放眼四顾,周围堆满了东西,自己青年时代的热血与斗志是不是还在呢?

在时光的变迁中,有些事物在增长,有些东西在消失,最可担忧的恐怕是青春不再吧!许多事物我们可以决定取舍,唯有青春不行,不管用什么方法,它都是自顾自行走。

记得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住在屏东市一家长满臭虫的旅店,为了想看内埔乡清晨稻田的日出,凌晨四点就从旅店出发,赶到内埔乡天色还是昏暗的,我就躺在田埂边的草地等候,没想竟昏沉沉地睡去了,醒来的时候日头己近中天。

我捶胸顿足,想起走了一个小时的夜路,难过得眼泪差一点落了下来。正在这时,我看到田中的秧苗反映着阳光,田地因干旱而显出的裂纹,连绵到天去。有非常之美,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立即转悲为喜,感觉到如果能不执着,心境就会美好得多。

那时一位农夫走来,好意地请我喝水,当他知道我来看日出的美景时,抬头望着天空出神地说:“如果能下雨,就比日出更美了。”我问他下雨有什么美?他说:“这里闹千旱已经两个月了,没有下过一滴雨,日出有什么好呢?”我听了一惊,非常惭愧,以一种悔罪的心情看着天空的烈日,很能感受到农夫的忧伤。

后来,我和农夫一起向天空祈求下雨,深切地知觉到:离开了真实的生活,世间一切的美都会显得虚幻不实。

假若知道有阳光或者没有阳光,人都能有观照的角度,就知道了舍与不舍,都是在一念之间。

不只是搬家,每个人新的一天,都是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在流动与迁徙之中,只在不忘失自我,保有热血与志气,到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现在搬家还能自己做主,到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身体的撤家,如果不及早准备,到时候就会措手不及,作不了自己的主。人的一生应步步为营地向光明与良善前进,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记初心。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作战比喻搬家,而一次次乱阵突围却并未给作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不过是重入围城。

B. 作者认为在时光的变迁中,唯有青春不可取舍,所以便痛快地舍弃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

C. 作者错过欣赏日出,却收获稻田美景,说明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执着、苛求,美景随处都有。

D. 本文语言朴素平实、亲切自然。作者以人文关怀与思考从身边的平凡人、平常事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2.本文从“搬家”说起,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3.结合全文,分析题目“这一站到那一站”的含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凡遇帝王或尊长之名,必须回避使用该字,即为避讳。避请又有国讳、圣讳、宫讳和家讳等之分。国讳,是指帝王及其父、祖之名,这是举国上下均需回避使用的。圣讳,是指社会所推崇的“圣人”之名,一般全社会,特别是文人需要回避使用。官讳,亦称宪讳,是指上司长官之名,下属官员需回避使用。家讳,是指家族或家庭内尊长者之名,仅限于家族或家庭内部回避。

避讳起源于周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凡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以免在交谈中,因犯讳而失礼。

古人采用的避讳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宇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其二为空字。若书写中遇应避讳的字时,采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讳”、“某”等字表示。许镇在《说文解字》中,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其三为缺笔。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如清雍正时规定,凡书中遇“丘”字,必须缺笔。这三种避讳的方法都有问题。改字和空字,常导致后人很难推断原字,甚至理解错误;缺笔则更易造成错读成其他字。

避讳,给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造成诸多麻烦。例如有些姓氏,就因为当朝皇帝的名讳,而改作其他的姓氏。不仅改姓,也有因避讳而改名者。如生活在西汉末年的孔子后裔孔莽,王莽篡汉称帝,逐改名孔均。由于避讳,不仅要改姓氏和名字,就连官名也要更改。古代有三公之职,其中的太师,就因避西晋景帝司马师名讳,改为太宰。

即使是家讳,古人也十分重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则因其父名序,故所撰文章皆改“序”为“引”。避讳的习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对避讳的规定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朝代相对较松,有些朝代则十分严格。如宋太祖即位后,规定自其始祖开始,所有先祖的名字都要避讳。且与名字同音或音近的字,均不能使用。

在中国古代社会,每当一个新的朝代建立,就有新的国讳。之后,新皇帝即位,又要增加一两个避讳的字。如果是短命王朝,到改朝换代时,避讳的字数还不是很多。但如果是延续时间很长的朝代,到朝代结束前,累积的避讳字数就往往很可观。直到一个朝代结来,所有曾避讳的字,才可以重新使用。

避讳这种习俗,给古代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国讳,更反映了专制统治的特点,也给今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造成一定的难度。不过,由于避讳具有很强的时限性,一个讳字的出现和消亡,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定。这也为后人对史料的辨伪,特别是文物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节选自朱筱新《中国古代的避讳》,有删改。)

1.下列关于避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起源于周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B. 避讳有多种形式,文人特别需要回避的是家讳,即家族或家庭内尊长者之名。

C. 避讳给古代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一些姓氏、名字和官职都要因此更改。

D. 避讳有很强的时限性,随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国讳中曾避讳的字,便可重新使用。

2.下列关于避讳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采用的避讳方法很多,改字、空字、缺笔是古人主要运用的三种,其中改字出现较早,也较普遍。

B.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遇到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这是用空字的方式避讳。

C. 缺笔的避讳方式,指的是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而且往往是最后的一笔或两笔。

D. 改字、空字、缺笔这三种方法各有问题,有的会导致后人很难推断原字,理解错误,有的会造成错读成其他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洵所撰文章改“序”为“引”,是因为其父名序,这说明了即使是家讳,古人也十分重视。

B. 据《礼记》所述,古人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这是为了避免在交谈中因犯违而失礼。

C. 历朝历代对避讳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而这种习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了有两千多年。

D. 避讳给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造成诸多麻烦,不过也为后人进行史料的辨伪,文物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请以《童年琐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以记叙为主,情感真挚、主题突出。

 

查看答案

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4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都罚款。

改写为: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     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