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得如图所示,则经A以及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A.乙烯      取代反应 B.乙炔     取代反应

C.乙烯      消去反应 D.乙炔     消去反应

 

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 )

A.聚丙烯 B.聚异戊二烯 C.13—丁二烯 D.聚氯乙烯

 

下列对乙烯和聚乙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

B.常温下,乙烯为气态,聚乙烯为固态

C.乙烯的化学性质与聚乙烯相同

D.取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H2O的质量分别相等

 

青蒿酸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可以由香草醛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酸分子C15H14O2

B.在一定条件,香草醛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两种物质分别和H2反应,最多消耗H2 依次为4 mol3 mol

D.可用FeCl3溶液或NaHCO3溶液鉴别化合物香草醛和青蒿酸

 

合成具有美白作用的化妆品原料Z的反应原理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Z均能与Na2CO3 溶液反应

B.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

C.XYZ 均能使溴水褪色,但是原理不完全相同

D.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为(    )

A. B.

C. D.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橡胶的产量和性能已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合成了一种无机耐火橡胶,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 B.

C. D.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煤炭经蒸馏、气化和液化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B. 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C.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D. 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塑料经改造后能像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要使塑料聚合物导电,其内部的碳原子之间必须交替地以单键和双键结合(再经掺杂处理)。  目前导电聚合物已成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上述分析,下列聚合物经掺杂处理后可以制成导电塑料的是(  )

 

 

A.CH2—CH=CH—CH2 B. C. D.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

B. 人造纤维

C. 合成橡胶

D. 黏合剂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离子中结合能力最强的是E

B. 上述离子中最稳定的是A

C. 上述离子与结合有漂白性的是B

D.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反应为:2Al3+ + 3SO42 + 3Ba2+ + 6OH= 3BaSO4↓+ 2Al(OH)3

B.在复盐NH4Fe(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Ba(OH)2溶液:2Fe2+ + SO42 + Ba2+ + 2OH= BaSO4↓+ Fe(OH)2

C.向含0.2 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3.36 L Cl24Fe2+ + 2Br + 3Cl2 =  4Fe2+ + 6Cl + Br2

D.NaHSO4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显中性:H+ + SO42+ Ba2+ + OH = H2O + BaSO4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用蘸有新制氯水的玻璃棒,滴到干燥的pH试纸表面

检验氯水的pH

B

稀盐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C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但不与熔融氢氧化钠生成氢气

证明金属铝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D

在电炉中,高温下焦炭将二氧化硅还原成粗品的硅单质

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A.A B.B C.C D.D

 

常温下,向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MN(如表所示),使两容器中压强相等。打开开关k,两容器中的气体充分混合后,恢复至常温,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固体影响忽略不计)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装置

编号

M

NH3

HI

NO

H2

N

Cl2

Cl2

O2

O2

 

 

 

A.=>=  B.=>>

C.>>> D.>>>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浆步骤,将电石渣配制成溶液

B.氯化步骤,发生的主要反应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2H2O

C.氯化过程加快氯气的通入速率,有利于提高KClO3的产率

D.KClO3晶体中可能混有 KClKClO等杂质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l2NO2NaOH溶液中的反应,若通入适当比例的Cl2NO2,即发生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3 mol·L-1的盐酸共热制备氯气

B. 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

C. 装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

D. 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NO

 

通过不同的水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质量标准的水,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ClO2、O3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

B.用高铁酸钠(Na2FeO4处理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C.Na2SO4·10H2O等处理含有Mg2、Ca2的硬水

D.Na2S处理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不一致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1O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1O分子存在

 

如图是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在氢化物中化合价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氢化物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B.YW2ZW2X2W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Y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呈酸性,而且酸性:HZO4 > H2YO4

D.元素WT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中相邻的氢化物高,是因为这两种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实验结论

A

浓氨水

NaOH

酚酞

NaOH的碱性比 NH3H2O的强

B

浓盐酸

MnO2

淀粉溶液

非金属性:氯元素大于碘元素

C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

酸性:HNO3 > H2CO3 > H2SiO3

D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A.A B.B C.C D.D

 

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Cl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不同

B.Na2O2SO2反应时,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为了褪色更快,可同时向品红溶液通入等物质的量Cl2SO2

D.可用H2S溶液来区别Cl2SO2

 

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若浓盐酸过量,则理论上MnO2可全部消耗完

B.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只具有酸性

C.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Ⅳ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下列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存在AlO2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碳酸溶液

B

在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拌,氯水的漂白性增强

氯水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

用蒸馏法能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

因为碘易升华,先分离出来

D

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则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H2O2 > Fe3+

 

 

A.A B.B C.C D.D

 

在同温同压下将SO2Cl211体积比混合后,通入BaCl2和品红的混合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褪色,无沉淀生成 B.溶液不褪色,无沉淀生成

C.溶液褪色,有沉淀生成 D.溶液不褪色,有沉淀生成

 

室温下,用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氯水置于锥形瓶中,用NaOH溶液以恒定速度来滴定该浓氯水,根据测定结果绘制出ClOClO3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和浓氯水可以使用同种滴定管盛装

B.a点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Na+) + c(H+) = c(ClO)+ c(OH)+ c(ClO3)

C.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c(Na+) > c(Cl) > c(ClO) = c(ClO3)

D.t2~t4ClO的物质的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ClO自身歧化:2ClO= Cl+ ClO3

 

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有以下几种溶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①浓硫酸       NaOH溶液     H2O      ④饱和氯化钠溶液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经测定ClO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2mol Cl2通入含1mol FeI2的溶液中:

2Fe2+ + 2I+ 2Cl2 =  2Fe3+ + 4Cl+ I2

正确;Cl2过量,可将Fe2+I均氧化

B.

Ba(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HCO3+ Ba2+ + OH= BaCO3↓+ H2O

正确;酸式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

C.

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

SO2 + ClO +H2O = HSO3+ HClO

正确;说明酸性:H2SO3强于HClO

D.

1 mol/LNaAlO2溶液和2.5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2AlO2+ 5H+  = Al3+ + Al(OH)3↓+ H2O

 

正确;第一步反应和第二步反应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A.A B.B C.C D.D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A

FeI2溶液中滴入足量溴水,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B

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

常温下,将浓盐酸、二氧化锰放入烧瓶中,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

试液不变蓝

常温下,浓盐酸、二氧化锰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向盛有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4++OH- = NH3↑+H2O

 

 

 

A. A B. B C. C D. D

 

XYRZ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R元素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R

 

 

 

Z

 

 

A.四种元素的原子中,Y原子的半径最大

B.YX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显酸性

C.电解RZ组成的化合物制备R单质

D.液态Z单质可以保存在钢瓶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