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物理学上,为了测某一容器的质量(或某一液体的密度),除了用天平称质量,用量筒测体积之外,还可以采用的方式将该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后分别称量其总质量,这种方法称为“重复称量法”. 某一容器,其质量为m0,装满水(水的密度为ρ水)后其总质量为m1,将容器中的水倒掉改装酒精(酒精的密度为ρ酒精),装满酒精后其总质量为m2,试推导:m0=
以下是三则物理学习案例,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实验中,测量3次的实验数据分别是25.98cm,25.99cm,26.00cm,请计算出物理课本的长度. (2)某同学估算了从家中步行到学校的时间为10min,请估算他家到学校的路程. (3)在学校体检报告中某同学看到自己的质量是40kg,请计算他的体重是多少?
小宇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制作的木块应选择下列选项中的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2)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1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2所示. ①用方案一时,应该拉动木块作 运动.由 的原理可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②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3)若小宇用方案一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他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是 .
小明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③ ; 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 (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g 量筒内盐水的质量/g 盐水的密度/(g•cm﹣3)
(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②接着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后,测出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③再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两位同学所测的密度中 (选填“ρ”或“ρ′”)更为准确,造成密度测量不准确的原因是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如图,蜡烛A和B可以放在刻度尺上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像的大小情况,实验中使用刻度尺,其主要目的是 A.观察能否成像 B.观察像的大小 C.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D.观察像的虚实 (6)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
航天员要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列活动可采取的是( ) A.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B.在跑步机上跑步 C.举哑铃 D.引体向上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手套表面有凸点 B. 给齿轮加润滑油 C. 运动鞋底有鞋钉 D. 用力握紧球拍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铅笔好像“断”了 B. 平面镜成像 C. 影子游戏 D. 雨后彩虹
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 A.1:2 B.2:1 C.4:1 D.8: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1s内物体运动5m,2s内物体运动10m,3s内物体运动15m,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火车 B.同学 C.小明 D.火车内其他乘客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课桌高80cm 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手托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如图所示,将物重为1N的木块放在被压缩的弹簧旁边,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画出释放弹簧前木块所受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
请你画出图中光线从空气斜射至水面上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明确了测力计量程和分度值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落叶被吹得漫天飞舞.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风力的作用效果是使小树发生了 ,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图1所示的小女孩站在毛玻璃前看不清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造成的; 图2所示的是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看到图案变形的领带,这是光的 现象.
质量是10kg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kg,体积是 m3,其密度将比冰要 (选填“大”或“小”).
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是 .
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 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 镜.
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 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 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 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 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 ;② ;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