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通常说“铁比木头重”,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铁的密度比木材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铁块与木块相比,铁块质量大 C.铁块质量比木块质量大 D.质量相同的铁块与木块相比,铁块的体积小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B.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液态水银的沸点是357℃,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液态酒精的沸点是78℃,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9℃可在该地区使用水银温度计 C.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 D.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使用
以下温度有可能接近39℃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重庆主城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温度较低,这是内部制冷液体汽化造成的 B.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C.洗的衣服甩干后再晾很容易干,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质量有关 D.我们看到白色的物体,其表面几乎反射所有的光,几乎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
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光学器材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潜望镜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是字的实像 B.光线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30° C.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知识 D.人们在照镜子时,一定是人靠近镜子时所成的像大,人远离镜子时所成的像小
如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A.
小华在学习了一章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夜晚看见“月亮”在水中游动 C.用幻灯机把幻灯片的图象放大在屏幕上 D.观看圆形鱼缸中的金鱼变大了
某物体用v1的速度运行t秒钟,接下来又用v2的速度运动t秒钟,那么该物体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C.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人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D.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若小明远离平面镜,他的像会变小
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B.一张A4打印纸的质量约为0.2kg C.PM2.5表示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细颗粒物 D.根据交通部门规定,一般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
应用物质密度的知识,可以辨别金银饰品的真伪. (判断对错)
生活中很多液体的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判断对错)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判断对错)
体积大的物体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质量小. (判断对错)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生活和生产可以充分的利用和消耗. (判断对错)
液体皂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气体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判断对错)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判断对错)
大量事实证明,水可以在三态之间相互转化. (判断对错)
光的色散现象可以证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判断对错)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光学仪器. (判断对错)
远视眼的人应该戴“老花镜”即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判断对错)
凸透镜在成缩小像时,对光有会聚作用,在成放大像时,对光有发散作用. (判断对错)
光在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判断对错)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其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对错)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 (判断对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