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和 控制噪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古代有“伏地听声”为的就是利用 能更早听到敌方的马蹄声.
快餐厅里,当洗手后将双手放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方,自动干手机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既加快手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又提高了 ,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如图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 成水蒸气,又遇冷 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如图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2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河岸边人的说话声,能吓跑岸边玩耍的小鱼,说明空气和 均能传声;由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激起水波,可以推知,声音是具有 的.
某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9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声音.潜水艇上的声呐装置是靠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水下导航和观测的.
规定为0摄氏度, 规定为100摄氏度.
叫音调,由 决定.
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 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C.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B.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了大量的量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从人体带走了温度,使人感到寒冷 D.最主要是因为吹来的风是冷的,所以人感觉到特别冷
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为止”,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C.大钟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 ) A.就是39℃ B.可能高于39℃ C.一定低于39℃ D.可能低于39℃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 A.冰棒熔化后产生的小水滴 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一次轻轻拨动,一次用力拨动,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下列温度中,约在24℃左右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今天考场内的最高气温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一体积为0.01m3的铁球,质量为39.5kg,已知铁的密度ρ铁=7.9×103kg/m3,水银的密度为ρ水银=13.6×103kg/m3,求: (1)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球地实心还是空心? (2)若铁球是空心的,则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总质量是多大?
家住某小区的贾先生每天要到东湖公园散步,他先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用了10min,这段路程大约有900米,然后他围绕东湖公园又走了一圈,路程约为2.1km,用了30min,求; (1)贾先生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上述全过程中贾先生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cm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他应先 ,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荼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荼的熔点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