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题 (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 ①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 ②经平面镜放入反射光线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 .将质量是1k的铝块截去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 (填“倒立放大”或“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实像.现在我校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 图.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该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是 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
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会( ) A.小于4倍焦距 B.小于2倍焦距 C.小于焦距 D.大于焦距
用两种材料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小球,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右盘上放两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 ) A.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1.5倍 B.乙球的密度是甲球的1.5倍 C.甲、乙两球的密度相等 D.每个甲球的质量是每个乙球的1.5球
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 ) A.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荷花在水中的倒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D. 屏幕上的手影
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耳熟能详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D.在城市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张课桌高约为1.5m B.物理课本长约为26cm C.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 A. C.
一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3,通过计算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的,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若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0.166k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ρ铁=7.9×103kg/m3)
一架超音速飞机在高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10s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正上方之前6210m处,求: (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示数为94℃,若将它放在教室内示数为22℃,则教室的实际温度为 ℃;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50℃,则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 ℃.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如图甲所示水透镜,并用它来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测得图甲中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 (1)实验时,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水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cm~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水透镜中继续注入水,使之成为如图乙所示透镜,通过 (选填“向左”、“向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与原来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5)请你写出一种减少实验时间的方法 .
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音调的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没有填完,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填完整.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处,看到路灯B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小试管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小试管A中的水 沸腾,大试管B中的水 沸腾(填会或不会).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 (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 .
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
如图,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填(“左”或“右”);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 时针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