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淮北市2017-2018学年高二6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5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 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 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D. 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考古队队长许宏认为,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讨论,目前仅限于推论和假说的范畴。该文化的族属和王朝的归属问题最终廓清,仍有待于也會丰富信息的文字材料的发现和解读。在这里,将二里头文化遗址视为夏朝存在的标志是一种

A. 史料实证式的历史解释    B. 对新的历史现象的理解

C. 对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    D. 逻辑推理式的历史解释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

A. 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B. 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

C. 民主监督机制合理    D. 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材料中体现了

A. 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B. 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 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D.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A. 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B. 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C. 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D. 站在革命者的角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于1760年上台,他把持英国政权达半个多世纪,以至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被革命民主主义者骂成“掺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残余”。这表明英国

A. 君主仍保留有很大的专制权力

B. 责任内阁制不能制约国王专权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D. 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1871-1918)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种奇怪的现象。这-现象反映出德国

A. 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调和

B. 新兴社会力量被威权政治接纳

C. 经济发展催生政党体制的发达

D. 民主政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这一评价是基于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B. 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C. 近代德国帝国宪祛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D. 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 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C. 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 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26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指出,目前“最主要的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这“是被破裂般联合战线及国共两党关系之主要原因”。这一判断

A. 符合国民革命形势的实际

B. 是党内右倾思想的具体表现

C. 最终导致国共关系的破裂

D. 对国民革命的失败有所反思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

名称

时间

书刊

《美国独立宣言》

1901年

《国民报》第1期

《法国人权宣言》

1903年

与其他文件合成《政治思想之源》一书印行

《英国权利法案》

1907年

《新译界》第6号

 

 

A.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

B. 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

C. 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

D. 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 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C.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 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D.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学者对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 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B. 激发国民学史热情

C. 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 加强亡国历史宣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讲“西学为用”的篇幅多于讲“中学为体”的,并在序中明言,中学以“致用为要”。1902年,张之洞与刘坤一合奏“变法三疏”,言用而必言西。这些现象反映出

A. “中学为体”的思想已被清政府抛弃    B. 现实需要是洋务派取舍中西学的标准

C. 洋务派坚持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张之洞推动了洋务运动向深入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 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 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对于西方列强提出的在华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表示“有反对外国追求铁路让与权的企图的责任”,“只有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铁路,才会对中国人有利”,这体现出李鸿章

A. 强烈地排斥西方事物

B. 对近代文明认识不深

C. 觉察到列强的侵略意图

D. 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897年,梁启超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此义不明,即好学之士亦每以独善其身为主义,而世变益莫之振救,不知栋折榱崩,其谁能免?即不念大局,独不思自保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

B. 梁启超借顾炎武公民责任观宣扬主张

C. 维新派与顾炎武均一致反对君主专制

D. 梁启超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魏晋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唐宋

“洛语”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周边国家皆学习洛阳官话

元朝以元大都(北京)的汉语语音为官话,称为“天下通语”

历代战乱时期衣冠南渡,使南京话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南京话成为官话

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并融入满族语音,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官话

 

 

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A. 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B. 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C. 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 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C. 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题文)下表为两人对发生于1839年中英某次战役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双方

林则徐(中国)

义律(英国)

描述

英舰开炮后,关天培立即下令座船回击,并指挥各船协力进攻,多次击中窝拉疑号。接仗约有一时之久,窝拉疑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海阿新号亦“随同通去”。

英舰原泊于清军舰队的下面,开战后,“(英军)倾泄了毁灭性的炮火”。“中国人以他们的国有精神回击,但是,我方可怕效力的火力很快便显示出优势”。战斗进行了不到3刻钟,清军便撤退了。

 

 

A. 义律亲自指挥了战斗

B. 清军在战役中占据优势

C. 清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D. 英军舰队率先退出战斗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 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B. 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C. 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D. 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

A. 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 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C. 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

D. 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指出:“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 其爆发的原因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C.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D. 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 交通工具和武器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重大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回俄国的主要目的是

A. 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

B. 建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C. 号召人民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 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已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人类古典优秀文化就像大海边连着船只的缆绳,如果没有缆绳,船只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同样,如果我们同古典优秀文化失去了联系,人类也将漫无目的地前行。”

——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时代精神状况》

围绕材料,结合14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