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C. 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D 【解析】从材料“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可以分析出,家国一体的观念逐渐在乡村渗透,即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选官制度和世俗文化的发展,故B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A. 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B. 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C. 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 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魏晋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唐宋

“洛语”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周边国家皆学习洛阳官话

元朝以元大都(北京)的汉语语音为官话,称为“天下通语”

历代战乱时期衣冠南渡,使南京话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南京话成为官话

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并融入满族语音,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官话

 

 

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1897年,梁启超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此义不明,即好学之士亦每以独善其身为主义,而世变益莫之振救,不知栋折榱崩,其谁能免?即不念大局,独不思自保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

B. 梁启超借顾炎武公民责任观宣扬主张

C. 维新派与顾炎武均一致反对君主专制

D. 梁启超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60年代起,对于西方列强提出的在华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表示“有反对外国追求铁路让与权的企图的责任”,“只有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铁路,才会对中国人有利”,这体现出李鸿章

A. 强烈地排斥西方事物

B. 对近代文明认识不深

C. 觉察到列强的侵略意图

D. 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 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 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