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

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

A. 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B. 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

C. 民主监督机制合理    D. 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

 

C 【解析】“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表明雅典民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故C正确;雅典民主制度并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故A错误;材料反映雅典的民主制度的合理性,无法体现“重视程序”,排除B;法律否决权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考古队队长许宏认为,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讨论,目前仅限于推论和假说的范畴。该文化的族属和王朝的归属问题最终廓清,仍有待于也會丰富信息的文字材料的发现和解读。在这里,将二里头文化遗址视为夏朝存在的标志是一种

A. 史料实证式的历史解释    B. 对新的历史现象的理解

C. 对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    D. 逻辑推理式的历史解释

 

查看答案

图5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 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 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D. 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查看答案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查看答案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生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首要解决理财的主要目的和在农业方面的理财举措。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材料三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