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 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 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南北朝后期,门阀地主衰落、庶姓寒人逐步兴起。世家大族为了阻挡百姓寒人进入仕途,常常采取考试的方法,考试成为常制。据此可知,当时

A. 考试成为选官主要方式

B. 社会结构固化难以变动

C. 科举制度的雏形己经出现

D. 庶姓寒人成为入仕主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

A. 宣扬迷信思想    B. 祭祀天地神灵    C. 宣扬君权神授    D. 报答天地之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皇权专制达到历史的顶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  )

A. 重征赋税    B. “无为而治”    C. 实现“仁政”    D. “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C.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D.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 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 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 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天人合一思想                     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求雨迷信活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

A.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 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家思想的时代。柏扬先生评价的国策是      

A.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大兴文治,反对暴政    D. 君主专制,天下一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 加强思想控制

B. 培养政治人才

C. 扩大儒学影响

D. 确立选官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

B. “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

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

D.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君权神授    C. 伦理纲常    D. 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汉武帝政治有为的需要    B. 实质是兼采百家之长,儒法合一

C. 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D. 是中国封建思想专制的开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时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宣”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B. 强调“春秋大一统”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

——《论衡•谴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充的什么思想主张?

(3)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