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

——《论衡•谴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充的什么思想主张?

(3)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1)“天人感应”的思想。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是天对人君的谴责和嘉奖,人不能违背天意。 (2)天道自然,无感知能力;精神依存于形体,鬼神是不存在的。 (3)董仲舒试图用“天意”约束君主臣民,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稳定,有其适应时势的一面,但他将自然界的变化和封建王权神化,势必使儒学神学化,助长封建迷信的泛滥。王充以实在的事理驳斥天命论和鬼神观,打击了当时盛行的迷信妖异学说,树立了唯物主义的鲜明旗帜,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可从天人感应思想及其内涵方面作答。 (2)根据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可知是天道自然,无感知能力;根据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可知是精神依存于形体,鬼神是不存在的。 (3)关于董仲舒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约束君主臣民、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稳定)和消极(儒学神学化,助长封建迷信的泛滥)方面回答董仲舒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王充以实在的事理驳斥天命论和鬼神观,打击迷信妖异学说,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方面回答王充思想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宣”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B. 强调“春秋大一统”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时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查看答案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查看答案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汉武帝政治有为的需要    B. 实质是兼采百家之长,儒法合一

C. 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D. 是中国封建思想专制的开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