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 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 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官员最有可能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最终形成于明清时期

B. 宰相之间牵制明显减弱

C. 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D. 门下省负责诏令草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王国维在《秦郡考》中考证秦朝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秦有46郡。这里的“郡”是指秦朝的

A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B.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C.中央一级监察机关

D.地方上的监察机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 “以至万世而为君”

C.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 中央集权

B. 皇权至上

C. 为政以德

D. 以法治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楚王问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几则历史故事说明春秋时期

A. 禅让制瓦解

B. 宗法分封制崩溃

C. 井田制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崩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元朝的中央机构不包括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宣政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实行皇帝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实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应是

A.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 以后历朝基本沿袭的政治制度

C.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方治理结合来强化王权

B.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D. 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事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史帝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

A. 集体决策,限制皇权专断

B. 群臣参议,削弱宰相权力

C. 强化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D.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 维护皇权尊严

B. 弘扬三纲五常

C. 废除宗法制度

D. 取消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施行了1300多年,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

B. 原则上“取士不问家世”

C. 选才“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D. 重视“人门兼美”条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相权、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起用布衣为相

B. 任用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C. 实行内外朝制度

D. 扩大尚书台权力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代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汉初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

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废除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几种称呼间不能相互僭越。这种规定反映了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下丧葬礼仪的等级性

B.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等级观念

C. 中国几千年来礼仪制度的延续性

D. 严格规范的丧葬礼仪稳定了周的统治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

A. 遵循血缘政治传统

B. 带有鲜明等级色彩

C. 强化了皇权的专制

D. 顺应了儒学的发展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入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

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

D. 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 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

B. 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

C. 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

D. 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这种现象根源于(  )

A. 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

B. 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

C. 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原则

D. 早期政治制度的“家国同构”原则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 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 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 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 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出将入相”意思是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它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A. 西汉“中朝”形成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宋朝设参知政事

D. 唐朝设节度使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唐代科举要求严格,程序亦多,士人经礼部考试合格,须再经吏部考核后,方能授官。及第至授官期间,士人多先充任藩府小职,熟习吏事及知悉民情,积累行政经验。这一做法

A. 保留九品中正制的痕迹

B. 导致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能力

D. 保证了考试程序的公正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

(2)说出材料二中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回答此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三省各自职能;三省六部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