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几种...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几种称呼间不能相互僭越。这种规定反映了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下丧葬礼仪的等级性

B.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等级观念

C. 中国几千年来礼仪制度的延续性

D. 严格规范的丧葬礼仪稳定了周的统治

 

A 【解析】《礼记》是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力。由此,不同等级死的称呼也就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是宗法等级制,故选A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排除B;材料反映了三代时期的礼仪制度,没有反映后世的延续性,排除C;严格规范的丧葬礼仪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并不直接稳定周的统治,排除D。 点睛: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材料中“崩”和“薨”等关于死亡的说法是体现了礼乐制度的等级性,它反映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下丧葬礼仪的等级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废除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

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查看答案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查看答案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代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汉初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相权、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起用布衣为相

B. 任用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C. 实行内外朝制度

D. 扩大尚书台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