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则天设谏官左右拾遗是为了“讽谏”、“小则上封,大则廷诤”,故唐代谏官的设置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正确;加强皇权与材料“讽谏”、“小则上封,大则廷诤”信息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分化相权,而是设谏官减少决策失误,排除B;D项效能有限与“小则上封,大则廷诤”不符,排除。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科举要求严格,程序亦多,士人经礼部考试合格,须再经吏部考核后,方能授官。及第至授官期间,士人多先充任藩府小职,熟习吏事及知悉民情,积累行政经验。这一做法

A. 保留九品中正制的痕迹

B. 导致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能力

D. 保证了考试程序的公正

 

查看答案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出将入相”意思是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它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A. 西汉“中朝”形成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宋朝设参知政事

D. 唐朝设节度使

 

查看答案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 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 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 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 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