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说:“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以下选项中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A.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B.老子:主张“因循自然”

C.韩非子:认为“事异则备变”         D.墨子:主张“兼爱”“尚贤”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与材料相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何兆武等人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已经不是先秦儒家的本来面目,而是经过一番改造以适应汉王朝封建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儒家学说”,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B.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C.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下至唐代,虽仍是儒释道三足并峙,而实际上,佛教已成一枝独秀。” “士大夫寻求人生真理,奉为举世为人之最大宗主,与夫最后归宿者,几乎惟禅是主。”这说明

A.佛教挑战儒家思想的地位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观书有感》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陆九渊的“心即理”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王阳明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主要是因为

A.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B.朱熹的个人努力得到统治者认可

C.科举考试改革的需要                 D.朱熹的思想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李贽在《焚书》中说:“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根源在于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经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因此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

A.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始终不能冲破儒家思想的羁绊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傩戏       D.风俗画和文人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B.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没有关系

C.可以用“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概括它

D.它的形成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兼容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若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查找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奉为改革的“先师”,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对以上表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B.重新定义孔子的地位

C.肯定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人物

观点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梁启超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

A.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B.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C.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D.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这些主张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C.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D.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B.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实事求是的原则                      B.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C.全面改革的思想                      D.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君。”“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英)《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四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

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言论反映的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思想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主张的关系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 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指出增加的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