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浓硫酸稀释 B.氯化铵受热分解 C.木炭点燃后燃烧 D.碳酸钙分解
|
2. 难度:简单 |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 + O2(g) = 2H2O(g) △H=-483.6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每消耗1molH2(g)释放483.6kJ的能量 B.每生成1molH2O(g)释放483.6kJ的能量 C.方程式中H2(g)计量数改变△H值不变 D.同条件下2molH2O(g)完全分解吸收的能量为483.6kJ
|
3. 难度:中等 | |
已知:2H2(g) + O2(g) = 2H2O(l) △H=-571.6kJ/mol 2CO(g) + O2(g) = 2CO2(g) △H=-566kJ/mol 现有标准状况下112LCO与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CO2(g)和H2O(l),放出1418.5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1 B.3:1 C.2:3 D.1:4
|
4. 难度:中等 | |
已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C2H6的燃烧热△H=-1559.8kJ/mol。 A.H2CO3(aq) + 2NaOH(aq) = Na2CO3(aq) + 2H2O(l) △H=-114.6kJ/mol B.2C2H6(g) + 7O2(g) = 4CO2(g) + 6H2O(l) △H=-3119.6kJ/mol C.NaHCO3(aq) + NaOH(aq) = Na2CO3(aq) + H2O(l) △H=-57.3kJ/mol D.C2H6(g) + 7/2O2(g) = 2CO2(g) + 3H2O(g) △H=-1559.8kJ/mol
|
5. 难度:中等 | |
已知:CO(g)、H2(g)、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285.8kJ/mol、-726.5kJ/mol,则反应CO(g) + 2H2(g) = CH3OH(l)的△H为 A.-128.1kJ/mol B.-1295.3kJ/mol C.-157.7kJ/mol D.+157.7kJ/mol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反应N2 + 3H2 A.每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2molNH3 B.相同时间内消耗28gN2与消耗6gH2的反应速率相同 C.当 D.2min内H2减少3mol,则
|
7. 难度:中等 | |
对于平衡CO2(g)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不断搅拌 D.升温减压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可逆反应H2(g) + I2(g) A.每断裂1mol H-H键的同时断裂1mol I-I键 B.每断裂1mol I-I键的同时生成2mol H-I键 C.每消耗1molH2的同时消耗2molHI D.压强不发生改变
|
9. 难度:中等 | ||||||||||||||||||||||||||
在相同的温度与体积下,对反应CO2(g) + H2(g)
上述四种情况,起始的时候正反应速率 A.丙>丁>乙>甲 B.丙>乙=丁>甲 C.丙>乙>甲>丁 D.乙=丙>甲>丁
|
10. 难度:中等 | |
对于可逆反应mA + nB A.反应物A或B至少有一个是气体 B.容器内不可能是单一气体 C.m+n可能大于p+q D.若m<p,且D是气体,则B一定是气体
|
11. 难度:中等 | |
一定量的Fe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K2SO4溶液 B.加入CH3COONa固体 C.加一定量水 D.加入KNO3溶液
|
12. 难度:中等 | |
可逆反应2SO2(g) + O2 A.降低温度 B.保持压强充入N2 C.保持体积不变,增加O2 D.增大压强
|
13.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s)与H2O(g)发生可逆反应C(s) + H2O(g) A.开始加入的C(s)与H2O(g)物质的量为2:1 B.若增大压强,H2O(g)转化率不变化 C.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平均式量可能为16 D.开始反应后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一直减小
|
14. 难度:中等 | |
已知25℃下,醋酸稀溶液中存在CH3COOH A.加入冰醋酸Ka变小 B.升高温度Ka变大 C.通入HCl气体醋酸电离程度变小 D.加入少量NaOH固体,Ka不变
|
15. 难度:简单 | |
关于0.5mol/L CH3COOH与0.5mol/L 盐酸的比较,正确的是 A.氢离子浓度相同 B.导电能力相同 C.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 D.加水稀释一倍后酸的浓度不再相同
|
16. 难度:困难 | |
已知25℃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下列有关碳酸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17. 难度:困难 | |||||||||||||||||
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 (1) 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HCl B.HBr C.HI (2)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ΔH1= kJ·mol-1,ΔH2= kJ·mol-1,ΔH3= kJ·mol-1。 ②据实验测定,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引发该反应的步骤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一步,你认为是第 (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 。 ③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18. 难度:困难 | |
滴定实验是中学常用的定量实验,主要原理是利用已知浓度的某溶液滴加到未知浓度的溶液中,通过恰好完全反应的“终点”的判断,实验测出消耗的两种物质的量来计算未知浓度的溶液的浓度。 下面是甲同学用滴定实验来测定食用精制盐中的碘含量(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KIO3)。 已知:I2+2S2O32-=2 I-+S4O62-,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0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5.00 mL,恰好反应完全。 (1)配平化学方程式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 色变为 色,且颜色半分钟内不改变 。 (3)根据以上实验,所测精制食盐中的碘含量是 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4)已知在酸性环境下:2H+ + S2O32- = S↓ + SO2 ↑+ H2O,所以乙同学认为在c操作前应 ,否则实验测得食盐中碘的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或“没有影响”)
|
19. 难度:困难 | |||||||||||||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 + H2(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放热”)。 (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CO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C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不得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 ,CO2的物质的量为 。 A.等于1.0mol B.大于1.0mol C.大于0.5mol,小于1.0mol D.无法确定
|
20.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1)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成酸,则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2)多元弱酸的二级电离程度远小于一级电离的原因是 。 (3)同浓度的CH3COO-、HCO3—、CO32—、S2-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4)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K值越大酸越 (填“强”或 “弱”)。 (5)根据K值大小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CH3COOH + H2P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