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C.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能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官制度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历代《地理

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不变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选自哪两部文献?它们对君主和议会关系的规定有何不同?

(4)依据以上材料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是什么?

 

19世纪末,中国一位官员在出使某国后感叹,“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意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敝,人才学问相承以起”。该官员称赞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 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晚清时期,美国政体中的“state”被译为“州”,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地方行政体制。当时的著名翻译家林纾著文《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对此进行批评,其主要依据是

A. 按惯例应以蛮、夷等蔑称翻译    B. 混淆中美不同政体造成误解

C. 按音译的原则应直接创造新词    D. 用中国制度优越性加以否定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中14票足以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

A. 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决策受制于各邦    B.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

C. 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    D. 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3959/68464) 首页 上一页 43954 43955 43956 43957 43958 43959 43960 43961 43962 43963 4396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