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在这里所指出的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A.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

C.适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D.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

 

经济学家任仲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奠定了当代中国新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飞跃……它重塑了13亿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互关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这一论述表明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B.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C.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D.计划经济已不适应中国现实需要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

A. 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B. 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C. 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    D. 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托马斯·孟(1571—1641)是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其观点反映了欧洲

A.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B.商业革命的需要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自由贸易的需要

 

“那时(15世纪束)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 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 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 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3957/68464) 首页 上一页 43952 43953 43954 43955 43956 43957 43958 43959 43960 43961 439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