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大跃进中的“共产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也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乌托邦思想,于是政府的号召得到相当部分民众的响应。这说明“共产风”

A. 是传统文化必然产物    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实现了全民待遇平等    D. 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亲自倡导火葬并提出丧事简办,从而拉开了新中国丧葬礼俗改革的序幕。这一做法

A. 有利于科学思想的传播    B. 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C. 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    D. 属于“三大改造”内容之一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回忆录中写道:“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首先是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剿部队,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这表明李德

A. 主动纠正了“左”倾错误    B. 支持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C. 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    D. 承认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误

 

某学者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时说:“共和政体是外国的、空洞的仿制品,于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土壤中毫无根基。”该学者的认识是基于

A. 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农民阶级    B. 专制主义仍深深植根于绝大部分国民的头脑中

C. 袁世凯篡夺了资产阶级政权    D. 中国封建伦理道德与辛亥革命的目标格格不人

 

据统计,1902~1911年间新式学堂从700所发展到52500所,学生达163万多人;1901年留日学生仅有200多人,1904年达到3000多人,1905年增加到8000多人,1906年增至16000人。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正式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C. 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D. 改变了中国教育落后的局面

 

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 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B.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 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D. 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有学者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这位学者强调中英战争

A. 是新旧生产方式冲突的结果    B. 说明英国国力强于中国

C. 是一场贸易竞争    D. 是由欧洲列强整体发动

 

有古诗描述江南养蚕情景:“操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抒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入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 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D.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儒家的灾异理论认为自然界的灾异与皇帝的作为有很大的联系。魏晋以来,皇帝通常以罪己的方式应对灾异事件;而到了清朝,皇帝则经常利用灾异督责大臣,痛斥官员的恶行。这种变化表明清朝

A. 专制制度腐败日趋严重    B. 儒家伦理对君主的约束力弱化

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D. 皇帝推卸政治管理失误的责任

 

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十三年……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建文帝时)以故进尚书正一品。“尚书”品级的变化是

A. 大一统局面确立的结果    B. 决策部门运行上错位的表现

C. 行政制度日益完善所致    D. 填补宰相废除后权职空白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3952/68464) 首页 上一页 43947 43948 43949 43950 43951 43952 43953 43954 43955 43956 4395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