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反对以俑殉葬,因为俑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些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儒学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为准则。圣人教导我们“成仁”“成圣”,但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佛家就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成佛”,因为这世界太苦了,谁也不能摆脱生老病死;道家也告诉你为什么要“得道”“成仙”,因为“道”是万物本源。所以,魏晋以后儒家与“佛”“道”一对阵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了……于是宋代儒家学者就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并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教材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评价更多的是否定,但它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                   

——袁腾飞

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材料四 :16—17世纪的中国,虽然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但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早已经吹响了“解放人自身”的号角……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7—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儒家思想中体现材料一观点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家是如何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的?你如何看待‘ “存天理、灭人欲”适用于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这一观点?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背景。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启蒙思想的缺陷及其原因。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 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B. 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C. 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D. 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

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 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

D. 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A. 社会契约

B. 思想的自由

C. 主权在民

D. 人身的自由

 

1405711日,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怀着对普天之下共享太平之福的政治理想,派郑和七下西洋,从此,郑和云帆高张、鹤舞天风,开始了历时28年的漫漫海上丝路历程。由此可知,郑和航海精神是源于

A. 天朝上国观念

B. 闭关锁国思想

C. 殖民霸权主义野心

D. 儒家兼济天下胸怀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 “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

C. “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 “港人治港”保证香港完全独立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

A.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A. 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B. 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C. 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D. 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349/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344 39345 39346 39347 39348 39349 39350 39351 39352 39353 3935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