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
|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 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
|
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
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
|
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捍卫人道精神 B. 倡导人性解放 C. 批判专制统治 D. 追求民主法治
|
|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④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1)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