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 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消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脸,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 中国军事的落后 B. 中国科学落后 C. 中国无世界知识 D. 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
|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
|
周杰伦创作的一首歌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中所唱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制品是: A. 青铜器 B. 青花瓷 C. 青花布 D. 珐琅彩
|
|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
|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
|
袁州在韩愈任刺史的元和年间,被誉为“民俗淳厚”,当时只有17,266户;到了民风尚讼的北宋,已达132,299户,净增115,073户。杨侃说袁州“壤沃而利厚,人繁而讼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法制观念淡薄 D. 社会习俗改良
|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国历”,然而之后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1936年,国民政府通告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藉为推行国历之助”。这表明 A. 保守主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B. 政府向落后社会生活方式让步 C. 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速度差异大 D. 政府意识到习俗变迁应因势利导
|
|
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 夜市 B. 都会 C. 草市 D. 会馆
|
|
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 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 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
|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