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 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 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
|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这一主张 A. 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 直接导致十月革命的发生 C. 违背了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D. 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策略
|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
|
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威逼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B. 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C.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
|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 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 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 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 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
|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 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国人己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
|
下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该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 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 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 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 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
孟子指出天子可以讨伐诸侯,同等级的诸侯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 仁政 B. 徳治 C. 守礼 D. 非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