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如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

B. 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C.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

D.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18

19

4

5

1

 

1

1

4

1

 

三国

2

10

1

1

1

1

3

3

2

 

 

 

4

1

2

 

 

2

 

3

1

2

南北朝

 

 

1

3

 

 

8

4

2

1

 

9

4

3

1

 

 

1

1

2

 

4

32

12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A. 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 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 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A.盐业商运商销

B.减轻盐商税负

C.官商共利

D.盐铁官营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C.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C.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己出现

 

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B.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C.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D.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C.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加试题: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C. 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

D. 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统一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 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 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 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 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29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292 39293 39294 39295 39296 39297 39298 39299 39300 39301 393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