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 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 辛亥革命加快了经济融合

D. 部分国人的科学意识开始觉醒

 

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想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A. 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B. 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C. 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

D. 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下面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占河南耕地(%)

10亩以下

51.4

14.6

57.4

19.8

55.0

15.2

10~50亩

41.1

49.6

37.8

52.2

38.4

49.9

50~100亩

5.8

20.3

3.9

16.9

5.0

19.2

100亩以上

1.7

15.5

0.9

11.1

1.6

15.7

 

 

A.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B.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C.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

D. 农村产业结构已发生初步改变

 

下图为天津档案馆收藏的1919年6月的天津商界宣传海报。该海报体现的是

A. 官僚资本膨胀

B. 反对进口洋货

C. 爱用国货

D. 保护民族企业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 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 禁止发展中外贸易

C. 坚持维护国家安全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明万历二十七年,山东临清爆发了驱逐税监马堂的暴动,临清每年上缴朝廷的田赋只有七八万两白银,但马堂从这里收走的工商税却达十几万两。这反映出当时临清

A. 居民鄙视从商的思想

B.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C. 商人的政治地位较高

D. 官府鼓励商业经营

 

唐代史书和小说所载的一些江湖人士或恶少逞能滋事多发生在商业区的“市”内,而在宋代的史书和小说中,“坊”中也出现了许多江湖事件或各种案件。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宋代

A. 农业的发展

B. 理学的形成

C. 坊市制的变化

D. 手工业的进步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靖康之变”后,定窑由于连年兵灾而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定窑瓷业得到了恢复;到了元朝,定窑在政府管制下逐渐没落。由于窑火的熄灭,遗址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唐朝

B. 古代定窑产品行销南北各地

C. 瓷器生产受社会局势影响

D.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鼎盛时期

 

下面是两汉时期的人口密度图,由此可见当时

A. 边疆地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B. 黄淮海地区政治经济水平较高

C. 阶级矛盾导致人口分布不均

D. 北方粮食的单产量较南方更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294/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289 39290 39291 39292 39293 39294 39295 39296 39297 39298 3929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