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A.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 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 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 尚末完成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材料指出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二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甲午海战中)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

——《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四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下面的表格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侵华目的

资本输出

占有殖民地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要求的一项规定

 

 

(2)依据材料二,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屡次失败的原因。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共同特点是什么?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 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 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 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须,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②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235/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230 39231 39232 39233 39234 39235 39236 39237 39238 39239 3924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