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战国时期“司南”的一些记载或看法。这些记载或看法说明
A. “司南”不是勺形的 B. “司南”就是勺形的 C. “司南”是指北斗星 D. 战国时已有“司南”
|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中,从信徒的人数上看,儒家和墨家影响最大,“孔墨之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儒、墨影响最大的原因主要是 A. 更多反映了下层群体诉求 B.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 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支持
|
|
韩非子指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上述政治主张利用了人性特点中的 A. 诚实守信 B. 好大喜功 C. 自私自利 D. 趋利避害
|
|
孔子强调“仁”,即普遍的爱;又强调“礼”,即遵守周礼的规范。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家学说侧重于 A. 重建社会秩序 B. 改善百姓生活 C. 实现政治平等 D. 消除贫富差别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九一八事变后40天,周信芳就开始演出了了新编的连台本戏《满清三百年》的头本。以洪承畴降清的故事,鞭挞“不抵抗主义者”和投敌的汉奸。接着又演出了二本,以崇祯殉国来写亡国之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周信芳正在天津演出,当即停演南下,回到上海,参加由田汉、欧阳予倩等主持的戏剧界讨论抗日救亡运动问题的座谈会,并共同组建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周信芳在这个时候给识了上海文艺界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于伶。其后,他为慰问八一三淞沪抗战的伤兵,为抗战募捐演出,组织成立“上海京剧界抗敌救亡演出队”,还率剧团到胶州公园为坚守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的八百壮士慰问演出。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信芳的爱国抗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周信芳在抗战中的作用。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经济向战时轨道的转变,美国一方面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将大批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各盟国的反法西斯战场。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租借援助截止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4.35亿美元、巴西3.19亿美元、荷兰1.78亿美元、比利时0.82亿美元、希腊0.76亿美元、挪威0.37亿美元。租借援助遍及欧、亚、非和拉美四大洲共38个国家。 ——摘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租借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绪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租借援助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昭帝在位十三年,大权掌握在霍光手中。……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即派遣使者王平等五人巡行郡国,举用贤良,了解造成民间疾苦的问题。自始元二年至元平元年(公元前87—前74年),曾连续九次颁发减免田租、给贫户借贷粮食及种子、免除军马负担、赐给孤老残疾者以衣被、减少马口钱及口赋钱,减少及停止漕运、裁减官府冗员以减轻民众负担等项诏令。”……第二年七月,宣布罢去酒的专卖。又据《盐铁论·铁取》下篇云,并罢关内铁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霍光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霍光改革的意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站合。)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
|
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地调整对外政策,与其他大国进行结盟或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如2012年美国和印度就进一步扩大了战略关系。这说明 A. 世界政治秩序开始回归稳定 B. 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了新威胁 C. 美国对外战略面临着新挑战 D. 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