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850年,马克思看到一台电力机车模型后,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将取而代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实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B. 当时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的问世是此预言的基础

C. 电灯、电话、电影放影机的涌现印证了这一预言

D. 电气技术比蒸汽技术将提供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致使西欧

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 (   )

A. 以民为本,实行仁政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强调法治,君臣平等

D. 限制君权,实行众治

 

“×××教授。1950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 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A. 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 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

C. 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D. 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曾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和家具,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C.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D.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作斗争,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并处以火刑。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马丁.路德免遭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反对赎罪券得到教会人士的同情

B. 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最终宽恕

C. 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

D. 创立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A. 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 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 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 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 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 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22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221 39222 39223 39224 39225 39226 39227 39228 39229 39230 3923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