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CH3OH(g) H= - 90.8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 H= - 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 H= - 41.3kJ•mol-1 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 +CO2(g) H= 。 (2)已知反应2CH3OH(g)
若加入CH3OH后,经10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3)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只有H2O。请写出酸H2A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 。 (4)已知:Ksp[Mg(OH)2]=2×10-11,Ksp[Cu(OH)2]=2×10-20。向Mg2+、Cu2+均为0.1mol•L-1的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最终溶液中c(Mg2+)/c(Cu2+)= 。 (5)在25℃下,将b mol•L-1的醋酸与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Ka= 。
|
|||||||||
|
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①所示,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所示,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 B.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和4OH--4e-=2H2O+O2↑ C.从P点到Q点时收集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g•mol-1 D.OP段表示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PQ段表示O2的体积变化
|
|
|
室温下向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逐滴加入HA溶液至20mL时,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B.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C.pH=7时,c(Na+)=c(A-)+c(HA) D.该酸是弱酸
|
|
|
常温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中和等体积、等pH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消耗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B.可发生反应: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C.Na+、CN-、CH3COO-、HCO3-等离子能大量共存 D.等浓度的CH3COONa和NaCN溶液pH前者小于后者
|
|||||||||
|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固体物质的是 A.碳酸氢钠 B.氯化铝 C.高锰酸钾 D.硫酸铁
|
|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3Y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B.Y一定呈气态 C.当c(X):c(Y):c(Z)=1:3: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T1大于T2
|
|
|
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Pt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中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某电极质量增加2.16g,乙池中某电极上析出0.24g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 A.Na2SO4 B.KNO3 C.CuSO4 D.MgSO4
|
|
|
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中c(H+)将增大 B.常温下,2NO(g)+2CO(g)=N2(g)+2CO2(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因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故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一定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
|
|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SO2氧化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 B.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