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C.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终点读数时无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大
|
|
|
下列过程中,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B.Na2CrO4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颜色变深 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D.向氯水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氯水的杀菌能力增强
|
|
|
已知,在25℃、101 kPa时:① 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② 2C(s)+O2(g)==2CO(g) ΔH=-221.0 kJ/mol ③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6g碳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196.8 kJ B.CO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 C.H2的燃烧热ΔH=-241.8 kJ/mol D.制备水煤气的反应热ΔH=+131.3 kJ/mol
|
|
|
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
|
|
室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和OH-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CO32- C.Mg2+、Na+、Cl-、SO42- D.NH4+、K+、SiO32-、NO3-
|
|
|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NaF>KF>RbF>CsF;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NaCl>NaBr>NaI B.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AsH3>PH3>NH3 C.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 D.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浓度也是醋酸中H+浓度的2倍
|
|
|
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H2O与BeCl2为角形(V形) B.CS2与SO2为直线形 C.BF3与PCl3为三角锥形 D.SO3与CO为平面三角形
|
|
|
钛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已知钛有48Ti、49Ti、50Ti等同位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 B.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ⅡB族 C.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24s2 D.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是过渡元素
|
|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 ②SiO2 ③氦气 ④金刚石 ⑤NH4Cl ⑥白磷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作用力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
|
|
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确定该微粒为Ne B.对应元素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3列 C.它的单质可能是强还原剂 D.对应元素可能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