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 B.氯气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农药、染料及药品的重要原料 C.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D.用浸泡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目的
|
|
|
某学习小组同学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原料,连接A→B→C制取氯水。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B中得到的饱和氯水是浅黄绿色,将所得氯水分为三等份,进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甲同学通过实验Ⅰ得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乙同学指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 (填化学式),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请你完善右图所示除杂的仪器装置图,并标出药品名称。
②丙同学通过实验Ⅱ得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丁同学指出丙同学结论不合理,原因是此实验未证明 (填化学式)是否有漂白性。 ③戊同学依据上述现象和元素守恒推测产物中应该有盐酸,请你设计实验检验Cl-的存在: 。 ④庚同学利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与实验Ⅰ、Ⅱ中相似,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 (3)将第三份氯水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溶液接近无色。另一份中加入等体积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溶液变为浅黄绿色;请用平衡原理简述溶液变为浅黄绿色原因是 。
|
||||||||||
|
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MgO、Al2O3、Fe2O3等杂质,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铬铁矿和碳酸钠混合充分焙烧。 Ⅱ.焙烧后的固体加水浸取,分离得到溶液A和固体A。 Ⅲ.向溶液A中加入醋酸调pH约7~8,分离得到溶液B和固体B。 Ⅳ.再向溶液B中继续加醋酸酸化,使溶液pH小于5。 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得到重铬酸钾晶体。 (1)Ⅰ中焙烧发生的反应如下,配平并填写空缺: ① FeO•Cr2O3 + Na2CO3 + = Na2CrO4+ Fe2O3 + CO2↑; ②Na2CO3+Al2O3=2NaAlO2+CO2↑。 (2)固体A中主要含有 (填写化学式)。 (3)已知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CrO42-+2H+ (4)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r2O7+2KCl=K2Cr2O7↓+2NaCl 下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①该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 。 ②获得K2Cr2O7晶体的操作有多步组成,依次是:加入KCl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5)Ⅲ中固体B中主要含氢氧化铝,还含少量镁、铁的难溶化合物及可溶性杂质,精确分析固体B中氢氧化铝含量的方法是:称取n g样品,加入过量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溶解、过滤、再通入过量的CO2、…灼烧、冷却、称量,得干燥固体m 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
||||||||||||||||||||||||||||
|
共聚法是将共聚单体,引入纤维高聚物分子链中,可提高难燃性。此法可改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高分子聚合物W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A为芳香烃, N含有甲基,M的结构简式为。 Ⅰ.R-CH2OH Ⅱ.R1-OH + R2-OH (1)B的结构简式是 。 (2)D的官能团名称是 。 (3)④的反应类型是 。 (4)G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5)②的反应试剂是 ,设计该反应的目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b.P存在顺反异构体 c.由M生成N时,1mol M最多消耗3 mol NaOH (7)F与P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发生共聚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 (8)E的同系物X比E分子少二个碳原子,X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1:2:2:3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一定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生成1mol H2
|
|
|
为实现CO2减排,热钾碱法化学吸收CO2在合成氨、制氢、天然气等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该方法的原理是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钾(称富液)来脱除CO2。之后高温加热富液,使碳酸氢钾分解释放CO2生成碳酸钾,溶液循环使用。某研究小组用500 mL 1 mol/L K2CO3溶液吸收5.6 L 的CO2(标准状况)形成富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1)碳酸钾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该富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富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c(K+) + c(H+) = 2c(CO32-) +c(HCO3-) +c(OH-) b. c(CO32-) + c(HCO3-) + c(H2CO3)=2 mol/L c.c(K+) > c(HCO3-) > c(CO32-) > c(OH-) > c(H+) (4)高温加热该富液,得到K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法也可以使K2CO3溶液再生。其原理如下图所示,富液应进入 (填“阴极”或“阳极”)室。结合方程式简述再生K2CO3的原理是 。
|
|
|
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德国人哈伯发明了合成氨反应,其原理为:N2(g) + 3H2(g)
(1)10 min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 。 (2)在10~20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3)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3v(H2)正 = 2v(NH3)逆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 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e.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消耗3 m mol H2 f.a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 a mol N—H键合成 (4)第一次平衡时,平衡常数K1=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NH3的体积分数是 (保留2位小数)。 (5)在反应进行到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已知:N2(g)+3H2(g) (7)氨氧燃料电池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氨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② 一段时间后,需向装置中补充KOH,请依据反应原理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
|
A、B、D、E、X、Y为元素周期表中六种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A2D呈液态;B是大气中含量最高元素; E、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 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过渡元素Z与D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D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与D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W。W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常用作无污染的消毒杀菌剂,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3)向W溶液中加入ZE3,会消弱W的消毒杀菌能力,溶液呈现浅黄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 (4)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强电解质甲和乙,它们的水溶液均呈酸性。甲抑制水的电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乙促进水的电离,则乙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5)将E2的水溶液加入浅绿色的ZE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6)X和Y的单质,分别与H2化合时,反应剧烈程度强的是 ;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是 。
|
|
|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的半径:X <Z < M B.Y、R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N D.由X与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
|
|
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Ⅰ所示电池工作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II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III所示电池工作过程中,盐桥中K+移向硫酸锌溶液 D.IV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还原为Ag
|
|||||||||
|
三位科学家保罗·克拉兹等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在反应中做催化剂 B.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 C.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D.过程②中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