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题

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制取FeCl2溶液.向0.1mol·L-1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1

实验二:向2mL FeCl2溶液中滴加20.1mol·L-1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5% 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mol·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Ⅰ.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Ⅱ.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Ⅲ.2mL 0.1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0.1mol·L-1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实验I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SCN-氧化成SO42-

3甲直接用FeCl2·4H2O配制_________mol·L-1FeCl2溶液,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液体红色并未褪去,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②.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红色液体和滴加了KSCN溶液的FeCl3溶液,前者有丁达尔效应,后者无.测所配FeCl2溶液的pH约为3.由此,乙认为红色不褪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还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乙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试剂及操作

 

i

 

生成白色沉淀

ii

i所得溶液中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

 

 

 

溶液X中含有右表中的某5种,且其浓度均为 0.1molL(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向X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阳离子

Na+Ca2+Fe2+Al3+Fe3+Mg2+

阴离子

OH-HCO3-CO32-Cl-NO3-SO42-

AX溶液中不可能含有HCO3-CO32-

B.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NO3-+4H+=3Fe3++NO+2H2O

C.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Mg2+

DX溶液中一定含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将足量的KHCO3溶液不断滴入含等物质的量的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滴入的KHCO3溶液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退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退去

 

已知:(HF)2(g) 2HF(g)  Δ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与总物质的量n()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a)K(b)<K(c)

C.反应速率:vb>va           D.当=30g·mol-1时,n(HF):n[(HF)2]2:1

 

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M,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质已略去)A为一种金属单质,反应①②③均为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所加试剂只能是Cl2

B中需要加具有还原性的试剂

CA与稀硝酸反应一定能实现元素M 中发生的价态变化

D元素M中发生的价态变化也能通过加KI溶液实现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某地煤矸石经预处理后含SiO2(63%)、Al2O3(25%)、Fe2O3(5%)及少量钙镁的化合物等,一种综合利用工艺设计如下:

(1)“酸浸”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提高浸出速率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3)“碱溶”的目的是___________。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从流程中分离出来的Fe(OH)3沉淀可在碱性条件下用KClO溶液处理,制备新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             △H1

②CO2(g)+3H2(g)=CH3OH(g)+H2O(g)     △H2

③CO2(g)+H2(g)=CO(g)+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1=kJ.mol-1

已知:△H2=-58kJ.mol-1,则△H3=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____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共621088条记录 当前(29402/62109) 首页 上一页 29397 29398 29399 29400 29401 29402 29403 29404 29405 29406 2940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