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脑髓  执拗  埋没  蜷曲

B.攒成  雪橇  震悚  衰悼

C.惊骇 惧殚  咒骂  绰号

D.告捷  戏虐  山坳  倜傥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清(chéng)  生(mò)    抖(zhàn)   (shú)

B.菜(qí)      宿儒(sù)    (hè)    污(zhān)

C.敷(yǎn)     (liǎn)  下(kē)     妒(jí)

D.间(shùn)    (lòu)    息(qī)     恨(zèng)

 

请把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会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回首往日岁月,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步入青春花季的你,一定享受过成功的欢乐,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回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那一段段成长的历程,那一点点深切的感悟,也一定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作文。

写作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内容具体,立意深刻,有真情实感。

 

父亲的手电筒

①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忘记回首时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从此,夜路上如水的月光,路边鬼魅般伸展着的树木,远处荒冢上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便都染上了一种深沉的温情和格外的明亮……

②幼年和少年记忆里的父亲是威严的,有时甚至觉得他有一种封建家长的作风,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我对他却有着格外的畏惧。成长中那些自以为是的小成就大多都是和母亲分享的,父亲则总是在一旁扮演着“泼冷水”的角色。

③父亲总是在忙着那没完没了的活计,以至于我们很少有机会交流,他的话多是指令性的:“不许打架”“不能抽烟”“别老惹你妈生气”,而感情上面对面的交流几乎是没有的。

④从小到大。很少敢去直视父亲。小的时候是怕看到他严厉的目光,现在则是没有勇气去看他眼中包含的生活的沧桑和他日渐苍老的模样。

⑤每次回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出家中那个老式的铁皮手电筒,装上三节一号电池,看它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就是这个普通的铁皮手电筒,它让我在十六岁那年的秋天第一次体会到父亲深沉而又彻底的爱。

⑥那是我十六岁那年的秋天,家里所有人都忙着收庄稼,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父亲夜里还要看护即将收获的果园。可能是因为农活太多着急的缘故,父亲第一次大声训斥了我:“都多大了,也不知道帮家里忙,果园里没人,昨天丢了不少果子!”我当时很难理解作为一个农民家庭的一家之主的父亲所承受的生活的压力和重担,只觉得自己已经比同龄孩子懂事多了,为什么父亲还是那样对我,我含着泪水独自来到果园。

⑦深秋的天黑得很快,夜风的寒气,它和树枝纠缠所发出的鬼魅般的呻吟。以及远处荒冢上猫头鹰凄厉的叫声,让我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恐惧地颤抖。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来换我回家,在手电筒的光晕下我看到父亲嘴角还沾着饭粒,是什么事情让忙碌劳累了一天的他如此匆忙地吃完了那顿本该“惬意”的晚饭?除了父亲对我的担心和关爱,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一时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好。

⑧“爹,你这儿沾着饭粒……”我用手轻轻地帮父亲擦去脸上的饭粒,父亲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下对我说:“赶紧回家吧。”

⑨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一步步摸索着往回走,当我正想象着这样难挨的夜晚父亲将会怎样度过时,突然一束光从身后打过来,本来漆黑难走的路变得明亮了!我知道这是父亲手电筒的光,我回头告诉父亲不用帮我照路了,父亲没有说话,也没有动。我转回头继续往前走,淡淡的月光和手电筒的光将我的身体投影出两个影子,一高一矮,像一对一同前行的父子。

⑩这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的爱就像这手电筒的光,当我在阳光下行走时它将自己隐藏,可当我在黑夜里前行时它就默默地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的心温暖,让我的路明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⑤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对同一环境的描写为什么有所不同。

(1)夜路上如水的月光,路边鬼魅般伸展着的树木,远处荒冢上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便都染上了一种深沉的温情和格外的明亮……

(2)深秋的天黑得很快,夜风的寒气,它和树枝纠缠所发出的鬼魅般的呻吟,以及远处荒冢上猫头鹰凄厉的叫声,让我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恐惧地颤抖。

5.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在阳光下行走时它将自己隐藏,可当我在黑夜里前行时它就默默地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

 

 

我的麦子熟了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1.通读全文,说说占喜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子。

2.文中两次描写占喜流泪,请你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3.文中详写占喜卖报的情形有什么用意?

4.文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短信预测——占喜一定不会回家,有什么作用?

5.请你谈谈对本文题目我的麦子熟了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

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

1宾客大宴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宾团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

4袖出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首尾两段都用几个“一”列举口技表演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段是从哪两方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序,由施屏到撤屏,顺着听众所闻来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B.本文对场面的描写有条不紊、严谨有序,而且错综复杂、变化多姿。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表现出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境中无法自持。

D.文中口技人惟妙惟肖的模仿了一家人醒而复睡、失火救火的情景,其中“善”字统领全文,集中表现了口技人的技艺高超。

 

古诗文默写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6)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运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之黄河】

2011年3月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按他的句式续写下去。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6052/24158) 首页 上一页 16047 16048 16049 16050 16051 16052 16053 16054 16055 16056 1605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