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写作

《捅马蜂窝》 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作家冯骥才的童年趣事,情节曲折,充满轻觑,请将本文进行改写,用另一种方式把故事讲述出来,题目自拟。

要求:1.字数在600字以上2.力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段落不得少于4自然段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火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短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括文章内容)

2.原文第⑦段划线语句生动感人,细致再现了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小女孩“脸色苍白”表明她心里__________________,但小女孩“______________”的动作可以看出她在强忍悲痛下决心,而“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这样的______________(填描写方法),更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______________。

3.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三个人物说那些话。请从他们中任选一人写出你想说的话

“妈妈”        乙“小女孩”       丙“翔子”

我选:______

我要说: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A]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B]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C]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D  )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将其分成两组,并说明如此分组的原因

A(         B(          C(         D(     

第一组:(   填字母即可       第二组:(   填字母即可 

分组原因:

2.找出下列短语中于其他短语不同类的一项(        )

A.光滑的石井栏    B.肥胖的黄蜂    C.一阵烟雾   D.又酸又甜

3.判断修辞方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3)如果不怕刺,……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4.语句练习:

请从以下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把它写具体

甲句:我的家乡美丽极了            

乙句: 今年的春晚节目真是精彩纷呈   

我选:

完成句子

 

名著阅读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包括:《             》《             》         《              》《西游记》。  

(2)整体考查:《西游记》作者____________,讲述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精细考察:《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神通广大的____________,还有善良执着的___________,好吃懒做的___________,任劳任怨的___________。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________,真假___________________、三打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

 

古诗词默写

(1)蒹葭萋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___________________,城中增暮寒。

(6)多愁善感的诗人们经常借月亮抒发情感,请写出三句含有“月”字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A] (yŏng)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B] Dao hui)  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们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看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C] hàn  )两下,“通”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了屋。

1.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A.(             B.(                      C(         

2.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 qiè     刹( Chà )那    径( jìng )直

B.胆怯( què     刹( Chà )那    径( jìn )直

C.胆怯( qiè     刹( shà )那     径( jìng )直

D.胆怯( què     刹( shà )那    径( jìn )直

3.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方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蜂拼死一搏、绝不退缩的气势。

4.你认为用以下哪一个成语来形容我捅马蜂窝的行为最合适,并说出选择这个成语的理由

A.无事生非     B.弄巧成拙    C.自作自受  

选择(      

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摄影师顾颐在重庆打拼多年,千里之外江苏盐城老家的父母是他的牵挂。三年前,顾颐的父亲体检时查出胃癌晚期,母亲在几年前遭遇事故受伤,现在走路还要靠拐杖。父亲经过手术后的恢复,体力渐渐好转。顾颐意识到平时陪父母的时间太少,加上2015年是父亲母亲结婚50周年,于是决定带他们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己立意,写一篇600——800字的 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东阳道中   (元)黄镇成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

【注】碓(dui)利用水利捣米的工具。

1.“山桥枕浅沙”的“枕”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改编)

(一)

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身衣绨衣①, 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治坟。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二)

是时,上颇宠任宦官,往往为三品将军,门施棨戟;奉使过诸州,官吏奉之惟恐不及所得赂遗,少者不减千緡;由是京城郊畿田园,参半皆在官矣。

庾子,(安禄山)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②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安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安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绨衣:粗纺织品制成的衣服。   ②国忠:国舅,杨国忠。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绨衣(穿)       B.帷帐无绣(文采)

C后世能及之(少)   D.之,赏赐巨万(可怜)

2.对文中加黑的斜体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B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C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D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2)由是益亲信安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

4.汉文帝即位,海内安宁,唐玄宗即位却有了“安史之乱”,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自我雕琢

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

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因为这座石雕寓意非同一般,给参观者思考与启迪。

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查《本芏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自我雕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4.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605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6052 16053 16054 16055 16056 16057 16058 16059 16060 16061 160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