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B.蓝藻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染色体分布在拟核区域 D.单细胞生物均为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和核酸是承担生命活动的重要分子,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B.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C. 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D. 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除单细胞生物外都具备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某湖泊中的一条鲤鱼 ②池塘中的所有泽蛙蝌蚪 ③某草原上的全部绵羊 ④荷斯坦奶牛的红细胞 ⑤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⑥整片草原 ⑦某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⑧犀牛的心脏 ⑨野猪的血液 ⑩狮子的循环系统 A.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 B.④⑨⑧⑩①③⑦⑥ C.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 D.④⑨⑧⑩①②⑦⑥
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上三种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B. 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无该结构 C. 三种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 c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取一正常生长的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地生长。 (1)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____、根的远地侧是____________、茎的近地侧的是____________、茎的近地侧的是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 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 (至少举出两种)。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丙图表示免疫调节示意图,数字代表过程,字母代表物质。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ABC激素含量会增加,但激素的含量却不会过高,因为在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中B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作用效果也不同。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 ]___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而有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 。 (3)丙图中d细胞是__________。相同的抗原二次攻入机体时,d细胞可以来源于______________。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丙图中b是__________细胞,成熟于_______________(场所)。
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其编码的产物β-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呈现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该原理从导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中,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_______ 。 (2)限制酶EcoR 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是-G↓AATTC-,Sma 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是-CCC↓GGG-。图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相应的末端,连接的末端序列是__________,连接过程中需要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 (3)转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应先用________处理,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DNA的状态。 (4)菌落颜色为白色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菌落③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的检测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存在____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____。 (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 (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____的同化量,C为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 ( ) A. a、b、c、d B. a、c、d、b C. b、c、a、d D. b、d、c、d
如图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幼苗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幼苗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2m B.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m时,则侧芽生长素浓度范围为(2m,i) C. 若水平放置植物的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部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低于m D. 图式可以很好地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暗中培养12h,测量胚芽鞘向右的弯曲角度(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度 B. 胚芽鞘向右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右侧细胞生长速率快于左侧 C. 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在黑暗中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f>a=b=d=e>g>c B. a=f>d=e>b=g>c C. c>a=f>d=e>b=g D. c>f=d>a=b>e=g
某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的部分序列为 A. AGCT B. TTAAG C. AAGTTC D. AAGCTT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l04kJ/(m2·y) C.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25% D.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鳃蚓等)、摇蚊类(羽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过程,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相关判断的错误是 A. 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 .a-1 B. 底栖动物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 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A B.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 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A1+B1+C1+D1)/C D. 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蚕中的B1
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B. 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D.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载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并不一定相同 C. 图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核糖体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B. 蛋白质工程不能生产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C. 蛋白质工程最终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实现的 D. 蛋白质工程应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后再预期其功能
在下列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作用过程使用酶的顺序是( ) A. 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B. DNA连接酶、限制酶、DNA聚合酶、解旋酶 C.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D. 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 A. 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 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 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 B.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决定了鲤鱼的种群密度 C. 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下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B. 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 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D. 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B. 在一个食物网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由一个营养级传给下一个营养级 C. 能量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特点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依相存,不可分割
—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相比,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该食物网中具有6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鼬和高原鼠兔 C. 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只是鼬和高原鼠兔 D. 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高原鼠兔→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A. ②⑥⑦ B. ②③⑥ C. ①⑤⑦ D. ②⑤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是 A. 600g B. 900g C. 1600g D. 5600g
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B. 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 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D. 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