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所体现的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A.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B.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 科学技术的新进步

D.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A. 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B. 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C. 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D. 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 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 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表明

A. 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    B.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C. 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了政权的敌人    D. 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 向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B.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 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减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19世纪末,美国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和两家商业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并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渗透到生产领域。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这样诞生了。对这两大财团的形成,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企业改组、兼并,走向垄断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其提供条件

D.避免了生产中的无计划性和竞争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 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A.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 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 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 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B.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C.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D.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在政治地理概念中“远东”、“中东”、“近东”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合理推断这组政治地理概念最早可能出现在:

A. 新航路开辟后    B. 郑和下西洋后    C. 工业革命后    D. 鸦片战争后

 

19924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 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

C. 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D. 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

 

1949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  )

A. 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 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 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 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 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 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8年8月19日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5%

 

 

A. 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B. 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 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攀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 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造成民国时期婚姻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    )

A. 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B. 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C. 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

D.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 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 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 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 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题文)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到1894年,进口火柴因其价廉物美基本取代传统打火石。1900年前后,华商自办火柴厂纷纷出现,其产品比进口火柴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虽质量稍逊,但性价比高,因而更易于销售。这说明

A. 民族工业比外商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B. 民众消费观念主要受民族情感支配

C. 民众往往存在经济实用的消费心理

D. 在华外商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 兴办民用工业

B. 创办军事工业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