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011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 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 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 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 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 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 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麦克马洪(1808—1893)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该公告表明

A. 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

B. 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

C.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

D. 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 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 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 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 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

A. 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 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

C.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

A.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

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 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

 

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

B. 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

C. 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

 

“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甚焉者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故所组成之家庭,无生气无精神……结婚当始于男女之恋爱。”这一观念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 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 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 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 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

A.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 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 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 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 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 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 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C. 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 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 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 主要信息是

 

A. 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 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环境密切关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文人在谈到“性命之道”问题时,“皆入于庄、列、老、释”,认为儒家之徒“不足以穷性命”。李翱指出:“圣人以之传之于颜子,颜子得之,拳拳不失,……子思,仲尼之孙,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传于孟轲……遭秦灭书,《中庸》之不焚者,一篇存焉,于是此道废缺。其教授者,唯节文章句、威仪击剑之术相师焉,性命之源,则吾弗能知其所传矣。”

—摘编自向世陵等《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李翱关于“性命”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翱提出这一思想的原因及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间“臣民对尽忠与尽孝的孰先孰后问题,并没有先忠后孝的一致观念”,而“清朝人的概念是君恩大于亲恩,先尽忠后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材料二  太仆寺卿正霍子衡要儿子从死,理由是:“吾国之上卿,君亡与亡。吾今从君,汝曹亦当从父。”其长子亦以为“父死君,子死父,奚为不可?”

—摘编自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

材料三  对父子一伦的考察,却使我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你不难读到读书人笔下的妻、妾,或含蓄或一往情深,却难以读到儿子笔下形神兼具的父亲。由此也不难推想父子这一种关系的“压抑性”。

—赵园《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士大夫在忠、孝抉择问题上的主流态度及其产生的思想源头。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该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遭遇“困难”。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 李贽    B. 孟子    C. 朱熹    D. 王守仁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

A. 道德修养

B. 君主专制

C. 科学真理

D. 经世致用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 强调纲常伦理以维护社会秩序

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

A. 重视道德修养

B. 强调格物致知

C. 倡导知行合一

D. 主张人性本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