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1)《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唢呐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 ________

(2)《十五从军征》揭露汉代兵役极度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 。(陆游《诉衷情》)

(4)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的中国梦”演讲活动,使同学们点燃了爱国激情,放飞了青春梦想。

B. 为防止“中国式过马路”不再引发交通事故,部分城市对行人闯红灯采取了罚款措施。

C. 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D.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题文)(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

B.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杂交水稻的诞生地就在湖南

C. 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予》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D. 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狼藉   殉职   举著    苦心孤诣

B. 侥幸   鲁莽   诮骂    造遥生事

C. 暴燥   糟蹋   窥视    略胜一筹

D. 凄楚   愤慨   纳谏    安分守己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诚 (qián)   奔(sānɡ )    息(zhì)    灾乐祸(xìnɡ)

B. 条(xiāo)   笑(nínɡ)     仆(shè)    自怨自(yì)

C. (luò)    位(jué)     嗫嚅(niè rú)   无忌惮(sì)

D. 救(chěnɡ)   作(yī)      囿于(yǒu yú)   轻怕重(niān)

 

作文,题目:越来越           的我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可以补充“自信”“坚强”“懂事”“独立”“成熟”“勇敢”“机智”“美丽”等等),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课外古文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 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余不 (聪明)

B. 吾悉能之(记)

C. 志之而不思之(只)

D. 谓君不善学 (有时)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译文: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善良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B.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C.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分别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 消失 )  

沿溯阻(消失  )

B. 不见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乘奔御风(虽然 )

C. 非亭午夜分( 如果)

康乐以来( 从 )

略无处(通“缺”缺口)

D. 晓雾将( 消散)

引凄异(延长 )

未复有能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下列短语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 藻荇交横    结构巧      月色入户    镶嵌在门框里    满院狼藉

B. 照耀得通亮  坐在宝座上  摘下来      监视着苇塘      摸出火柴

C. 传播疾病    看看大海    走出去      伸开两手        看着红包

D. 最完整      郑重地说    特别的敬意  小学教师        狠狠打

 

名著简要概括祥子买车经历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②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下列词语中有误的字,把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晨曦  狼籍   镶嵌   愧作  长途跋涉   不可明状  大庭广众  张惶失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宿(xiù)      疮疤(chāng  bā)  包(zhā)       疾(nüè)   锐不可(dāng )

B. (jìn )     竹(hāo)        晓(fú)        地(jiào)  箱(qiè)

C. 好(pǐ)       盼(qí)         绕(yíng)      灰(àn )   文绉(zhōu)

D. 蹒跚(pán shān) 俩(jì)         踌躇(chóu zhú ) 荒(pì)      取(d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用心感悟生活,寻找那些平凡而又闪光的细节,例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挖出平凡现象背后不平凡的本质,用真挚的感情激发读者的共鸣。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留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浩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围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豫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超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征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固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扬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干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诗人,谥号和靖先生。

1.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3.文章第③自然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请从句式上分析有何作用?

4.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

5.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3.(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初,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①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②“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 《明史·儒林传》)

【注】①朱子,即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②程子,即程颐,北宋教育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犹 朝 夕 侍 亲 侧 不 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巫而遣之_____     (2)课农桑_____

(3)文告天  _____     (4)终养归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

4.请结合原文有关内容,说说邵宝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对“随”和“入”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 《马说》

(3)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5)《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 秋思》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词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为了进一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学校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要求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你作为其中一员,请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学校要求各班出一期主题班报,在栏目设置上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你能够说出两个具体的方面吗?(例子除外)

例如: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1)班召开了“学雷锋精神  做爱国少年”主题班会,班主任徐老师的一段激情洋溢的开场白调动了全场的气氛。假如你是班主任李老师,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yùn  yù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A(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shǎn  yào于大好河山,guǎng  mào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实现和追求梦想的执着前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经典咏流传”,我们重新理解了清代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苔”的精神,虽然自身微小,也能像牡丹那样勇敢地绽放。

要求:

(1)以“绽放”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学校“文学长廊”需要定期更换“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请你从下面备选的作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家简介、作品内容与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段100字左右文字,作为本期“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

备选作家:白居易、辛弃疾、苏轼、鲁迅、杨绛、莎士比亚、海明威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 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 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镑,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 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____

(2)时时而进  ____

(3)毁言至  _____

(4)之万家  ____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断两处)。

吾 使 人 视 阿 田 野 不 辟 人 民 贫 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镑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_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 “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两首诗,完成小题

村   夜                                    秋   夜

[唐]白居易                                  [宋]朱淑真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①朱淑真:宋著名女词人,因与丈夫志趣不合,最终因抑郁早逝。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_______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__________ 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结合诗句,体会作者不同的心境。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