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默写: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中杂诗》)

(2)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送灵澈上人》)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7)人之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学》)

(8)请写两句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斐君子,如切如磋,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读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狂lán

shè足  

烦zào

蹂lìn  

mǐn灭

diàn污     

         

濯      

痛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请将“    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木兰从军”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封寿炎

①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外国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

④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潮流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经验。但是,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⑤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很多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举例来说,        

⑥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技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举例来说,在2013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10部经典篇目。其中首部完成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⑦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请在第⑤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文内容衔接。

3.阅读第⑥段,把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1)提出本段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论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次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但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    ①  (融合、结合),所以有自己的特色。

移动支付首先体现在移动上。这种支付方式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载体,而用户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伴随在身边,其使用时间远高于PC。载体随身携带的移动性,   ②   (解除 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便可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交易时间成本低,减少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除了支付过程很方便外,移动支付区别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个人账户管理上也很方便。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业界的主流,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准备付钱时打开手机中的支付宝钱包或微信钱包给收银员扫一下就完成交易了,不用找零,不用签字,资金实时到账。用户还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修改密码等,管理自己的移动支付账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UTK菜单对离线钱包进行空中充值,减少了去营业厅或者充值点的麻烦,充分体现移动支付方便的特点。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支付环节,直接涉及用户和运营商的资金安全,所以,支付安全是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互联网上,PC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设备用户显然不需要让他人知道甚至共享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保障了支付的安全。移动支付采用的高安全级别的智能卡芯片,和目前的银行磁条卡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当然,移动支付不能说没有一点风险。手机仅仅作为通讯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丢失手机、密码被攻破、病毒木马等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损失。诈骗短信、骚扰电话也造成了一定的手机支付风险。另外,由于移动支付涉及的当事人多,法律关系复杂,再加上移动支付使用计算机及通信等先进技术,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法律纠纷。一旦发生纠纷,银行、电信、客户将处于尴尬境地。

【材料二】

 

【材料三】

据北青网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为新生事物的移动支付,老年人接受起来肯定会慢一些,甚至会有排斥的可能,因为他们会喜欢传统的支付手段。记者在什刹海社区针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55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里,50%以上老人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使用范围涵盖日常购物、收发红包、家庭缴费、共享单车等很多方面。而在65岁至70岁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会使用移动支付3次以上,使用范围和第一年龄段老人区别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而在70岁以上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使用移动支付1次。

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①处应填______        ②处应填________

2.读完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说说移动支付有哪些特点。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原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但仍有15%左右的老年人持观望态度。一部分老人认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太好掌握,想找个人来教,孩子不在身边,社区也没有相关人员传授。另外,视力下降看不清手机屏幕,或者记忆力减退导致记不住密码,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产生种种不便。还有7%的老人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持否定态度,认为容易上当受骗。这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社会或商家应当考虑他们的需求,尽可能提供弥补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从手机生产厂商、社区管理者、电信监管部门这三者中任选一个提一条建议,以促进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

 

阅读《花篱》,完成下列小题。

花  篱

朱以撒

①宽阔碧绿的草坪中,坐落着一些二层小楼。草坪与草坪之间,是低矮的花篱,把这个家居和另一个家居区别开来。花篱是由许多细密的花树构成,绿色叶片中绽放着细碎的白色小花,映衬着宁静与安逸。过往行人的目光,可以毫无阻隔地穿过花篱,看到小楼的别致,还有晴明下悠悠晃动着的秋千。

②缘于文雅,花篱的美感极大地凸现,它超越了实用。我们欣赏它的美好,也许它的本意,作为墙的使用初衷已经消失,现在纯是一种象征了。

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里有这么几句话,当时作为谋略,让明太祖称善。远在明太祖之前,高筑墙成了抵御外力的一种手段,许多攻略被高墙阻断,打乱了勇猛精进的计划。墙内的人,安闲地品茶吃酒听戏,看着墙外气急败坏的模样。年月一长,墙越筑越高,越筑越坚实,心机藏匿于墙内。像苏三监狱的墙,为防囚犯破墙而出,于两面砖墙的夹层填充了大量的干沙,即便扒下一块砖来,干沙汹汹而出,顷刻把墙洞堵死。美好的东西隔在墙内,或者排除于墙外,生活变得如此现实,我们由于墙的庇护,安然入睡。

从矮墙到高墙,许多生活的情趣消失了。

④只有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墙、门、锁还属于象征意味。墙体长年风侵雨蚀,已经矮到双手一撑可以跳入;门是两扇不太相称的杉木条钉在一起,白日通常大开,夜里拢到一块意味着关门;而锁,老化得不行,像是虎符那般两片拼在一起,任何一个小孩找条铁丝,就可以打开。贫富大致相等,牲畜不过多一头少一头,居家无太多秘密可言。日子像秋收后的田野敞开着,没有提防。外人在村里走,被目光指证着陌生的身份,眼神里没有疑意,一种让人陌生的新鲜在眼前荡漾着。容纳密集的人群的都市肯定有些东西萎缩了、消失了。人来到一个反省的方位,满腹心事,看到了有些隔膜变得厚重起来——住宅里每一扇铁门都沉重无比。花上千元购置一扇铁门,让人疑窦重重。即便住入顶层,防护的铁栅栏也不可简省。我们郁积在内心的恐慌,有时就是借助这种坚硬的钢铁,稍稍化解。每一户的成员进门后,无一不是急促地扣门,“砰”的瞬间与外边切断联系。没有木质门缓缓移动的亲切,生活的从容气息,从合拢门扇的动作里缓缓释放出来。

⑤ 许多有象征意味的东西,一旦落入实用,日子就滞重了。

⑥在书店里翻书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快事。不带钱,没有购买意向,纯属白看。一个上午可以翻动十余本书,获其要旨。我也翻动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譬如法律、法规方向的条文。耐心阅读中,这些条款任何一道都是冷冰冰硬邦邦的,难以在修辞上找到感情色彩,它的理性从头到尾,里边的对象都是抽象的,像是你,像是我,又不是你,不是我。它们像一道道无形的警戒线,无声息地横在那儿,让人敬畏。没有这些数不清的条款,生活的剧情就混乱了。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却每一天都在发生作用,在被人频繁地引用中,保护自己,驳斥对方。对于一个愿意正常生活的人来说,不去触及它最好。许多有教养的家庭,他们的教育都存有这方面的愿望,从孩童时起,就规范一种走向;应该这样,或者不允许那样。的确,有人就一辈子安然度过了。这些冷峻的法律文本,此时纯粹是一本书,或者一本精美的小册子吧。

⑦就像夏日满耳的蝉声里,会让我浮现出宋人王沂孙一样,我一直把他和寒蝉连在一起,感受他寒蝉凄切般的遗民之恸和无法把握的生命;在湖汊交织的水乡里,傍晚时分,我看到清瘦的苍鹭,如同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老人,一只脚藏于腹下,另一只脚直立,缩着脖颈,我会记起朱耷,想到他晚年的愁苦。这和看到菩提树就想到释迦牟尼,听到流水声就想起感叹流逝的孔夫子一样——有很多对应物让人迷醉,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根深蒂固。凑巧的是我在一个夏天读完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赤足在草丛里走,踢踏着没过脚掌的草茎,许多潜伏者跃然而起,投身到远处。蟋蟀、蚱蜢、黄蜂……这些自由自在的生灵,都曾是法布尔的朋友,集在他优美的文笔里。他本人就是“荒石园”中的一只昆虫,怀着昆虫一样的习性,注视人们漠然的那个角落。

⑧人不在了,可是蝉声、鹭影、虫鸣依然不绝,它们成了某些人的化身,永久不灭。

⑨如果不求实用,我想说,许多实物包蕴着灵性,完全可以从形而上的角度诉说——譬如殷商甲骨,如果不碾为疗伤粉末,捧于掌中,它的字迹娟秀足以让人迷恋;譬如汉代刑徒砖,不是让村夫用来垒猪圈,我们抚摸这些刻痕时,心弦都会随之颤抖。

⑩不知有多少花篱这样的美好化为森然的高墙。它衡量着人们精神抵达的深处——那样诗意的生活状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1.本文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象征意味的东西落入实用,日子变得滞重,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消逝的遗憾失落以及对诗意的生活状态的憧憬。

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诗意的生活状态”,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为作者心目中诗意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请根据第④段,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并说说这个问题对你阅读本文有怎样的帮助。

 

人们常说:“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请你从《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部作品,就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请从[链接材料]中分别选出与表格中《论语》语录内涵相匹配的一项(填序号)。

《论语》语录

链接材料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_______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_______

 

[链接材料]

[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乙]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②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③,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④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⑤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⑥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⑦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选自唐顺之《竹溪记》)

注:①绝徼(jià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  ②芟(shān):锄除。③穷其所生之地:探求它的原产地。穷,彻底追求。④荆溪:水名,在江苏南部,经溧阳、宜兴,注入太湖。⑤间:间隙。这里指偶然。⑥土:这里指本土,本地。 ⑦适:乐。

1.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为底                      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B. 乃记之而                       或芟而

C. 千钱买一石                    以为死

D. 岸势犬牙差互                  甥为我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神寒骨                               凄:_______

(2)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___________

(2)遍植以竹

答:___________

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______,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______的道理。

 

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作者      的心境。

2.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默写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蒹葭》)

(2)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3)中国古代文人常常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在寄情山川风物时,成就了许多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美好事物消逝和再现的惋惜与欣慰;也可以借古诗文来抒发自己登高远望,天地万物似乎尽收眼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凌云壮志。

 

基础·运用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chǎn发。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不难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灵发生深深的共鸣与碰撞。

事实上,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一条蹊径。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化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学堂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要作用;有的因慷慨激昂,   契合抗日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改革开放后,以王立平谱曲的《红楼梦》系列歌曲、谷建芬谱曲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又让古典诗词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流行音乐的péng 勃发展,除了“旧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用。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也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乐(l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B.乐(l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C.乐(yu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D.乐(yu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

 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

(1)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_______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_______ 

(2)如果你被邀请成为鉴赏团的成员,请仿照以上句子,也为自己设计一句符合身份的“出场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

3.伴随节目的播出,两个人的名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是93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涌海教授。教了60多年数学的潘老师,心中有一个火热的诗歌梦,他会用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眼中,诗词与数学就如同一对双胞胎:[甲]        。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表演时,一下子就把诗仙    《将进酒》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未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乙]       

(1)“诗仙”是指:____

(2)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甲][乙]处(填写序号即可)。_________

A.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你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

B.他们从事着看似与文艺不沾边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因为诗歌与音乐而丰富。

C.一个是表达客观世界的规律,一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很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这档节目让自己在悄无声息间,被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以《别君叹》为例,当留存八百多年的南宋古琴和着歌者的吟唱响起时,观众仿若回到了古时,送君千里,思绪悠悠。

一千两百年前,当交通全靠马,通信全靠信件的时候,要送别自己的朋友,就是此去一别,相见遥遥无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将离情放在了酒和诗里。

一千两百年后,虽然有了飞机、高铁和网络,离别之情仍能触动每个人。曹轩宾这样唱道:“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这是新加的词,也勾画出了千年绵延的离别。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两首高雅的乐曲,现泛指高雅深奥的艺术。

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这一题目的理解。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作文

有一首小诗写道:只要春天还在,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纵使身陷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请以“只要___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得叫苦。

......那两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1.此回书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指__________,他曾任________________,他还有个绰号叫_________

2.选文主要是__________环境描写,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风雪,请举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把这场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的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什么?

 

简答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谈一谈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①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文)填空题。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 的故事,作者_______,有_______的称号。

《水浒传》是以描写_______________为主要题材,作品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赵师秀《约客》末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B. 人类的语言本文是一篇说明抽象事理的科普说明文,介绍语言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类语言的待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

C.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宋江,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

D. 白居易《咏竹》揭示出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情趣追求及处世态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不畏艰难,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己,直至取得人生的成功的道理。

B. 《卖柑者言》中的“卖柑者”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于社会下层的小市民形象,他个性鲜明,论辩有力,善于借题发挥,敢于讽刺欺世盗名之徒,然而他以次充好,坑骗卖柑者而又为自己狡辩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C. 温庭筠的《惜春词》借惜花表达自怜,自伤之情。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 峰

①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撞碎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有删改)

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试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

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购逐渐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学校以“快递与生活”为专题,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1)有同学从网上搜索到了有关快递的热点材料,请你提炼主要信息。

材料一2015年我国快递行业产生的包装垃圾可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胶带总长可绕赤道425圈,由快递包裹带来的包装废弃物达到百万吨,这些包装垃圾以纸张、塑料等形式为主,其原材料大多源于木材、石油等。

材料二:2016年6月,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实施“绿动计划”,承诺采用可降解纸箱和可循环塑料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以“我与绿色快递”为主题办一期校刊,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围绕这个主题为本次校刊拟两个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⑴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名句默写。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__。(《尚书》)

_________________,只见一斑。(《晋书》)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元稹《离思》)

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  )滋暗长智慧与情感的枝叶召展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敝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zhù(  )立在那里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zhù ___________        ________滋暗长

上述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以下三题选做一题。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 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题目一: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然后将其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三: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进行组合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加体现两个词语之间关系的词语)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诗歌除外)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舌尖上的乡愁

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

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的福报。

⑧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第⑤段和第⑥段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2.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           

4.谈谈第⑦段“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加点的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

5.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 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如今不再是新名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在高中大面积推开,并逐步向初中生普及。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将自已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已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调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某校高一新生,做了关于“职业生注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学子心声】

爽爽是大四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我觉得我适合当护士,可我学的是会计。 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明明填的是浙江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等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我爸爸偷改了我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全改了。”

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她学得不开心,几度厌学,现在找工作又特别迷茫。听说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后,她不禁感概:“要是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辅导多好,怎会走这些弯路? 真是郁闷!”

【规划辅导】

中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指导师往往会对他们进行这样的“心理测试”:

今天,你准备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刚走出家门,一个白胡子的神仙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他告诉你,他可以送给你一个礼物,作为你旅途的坐骑,你会选择哪一个?

(A)一头强壮的大象

(B)一头被视为神物的单峰白骆驼

(C)一匹《射雕英雄传》里提到的汗血宝马

一般人的逻辑是不是这样的?我喜欢宝马,因为很威风,很漂亮,而且跑得很快,我喜欢这种奔驰的感觉。我不喜欢骆驼和大象,因为太慢了!但如果是去沙漠,骑大象走不出二十公里就得渴死。

【专家说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美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要从6岁开始。日本也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太迟了!在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不但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一无所知,就连对自己的兴趣与适合的东西也不够了解。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表现得很懈怠,甚至荒废了学业。

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会金: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教师习惯于“分数优先”原则,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

温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马玉斌: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1.2.阅读“规划辅导”部分,分析指导师给中学生做心理测试的意图。

3.4.阅读“学子心声”部分,结合文本相关材料写出爽爽的案例给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启示。

5.6.下列表述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相符的一项是(  )

A. 少数家长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不大。

B. 多数学生对各个职业了解较多并希望进行体验。

C. 多数学生赞同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D. 初中学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

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之(仔细)    B.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 数月之后,时时而进(中间)    D. 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吾与徐公/孰美    D. 盖/石性坚重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 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 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 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翻译下列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赏析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各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万兜鍪在诗中代指士兵。天下英雄谁敌手

一句中的敌手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B.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C.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这首怀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 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