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她忍了两天,就又闹腾起来。把收生婆又请了来,还是不到时候。她哭着喊着要去寻死,不能再受这个折磨。”

语段中的______________。(人物)

 

(题文)阅读名著选段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中最重要的职位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在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派别——高跟派和低跟派,为了区别,两派所穿鞋子鞋跟有高低之分。

B. 《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叶天士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讽刺误人性命的庸医。

C. 富家女孩冬妮亚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两人在交往中慢慢相爱并结成了夫妻。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还是坚强地给自己提出了帮助妻子冬妮亚进步的任务。

D. 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①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②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③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④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琵琶闸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⑤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赒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⑥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⑦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⑧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⑨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⑩“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⑾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⑿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⒀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⒁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⒂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⒃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⒄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选自《故里三陈》,有删改)

1.本文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要求:从修辞方法角度)

(2)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要求:从描写手法角度)

3.简要概括陈泥鳅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对陈泥鳅的描写,没有浓重的刻绘,而是寥寥数语,轮廓井然,栩栩如生,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B.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不置产业,未曾留下积蓄,也不考虑娶妻生子,这都说明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的人。

C. 作者笔下的陈泥鳅不过是市井小民,所叙之事亦是日常琐事,但从中能令人感到他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对凡俗人生的悠长感喟。

D. 这篇小说的语言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5.文中多次提到陈泥鳅的喝酒,《孔乙己》也多处写孔乙己与酒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酒”在这两篇作品中对表现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像条棉被

商志强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专家在教科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臵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3年第14期,有改动)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要说说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样。

2.文章第、第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

 

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棋侣吕必不顾局矣_________   ⑵因易一子以自胜  ___________

⑶吕请棋处士他    ________   ⑷湖中焉得有此人!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⑵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文中“易子 ”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案。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的影视传媒学院成立。被聘为该学院的某明星在微博上透露,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对作教授很“惶恐”。对此,网友们也有话说——

@清新:明星们还是先教好自己的孩子吧。

@小雯:好开心!我一定要努力考进去,作偶像的学生。

@abc:美国明星有当总统的,但没有做教授的。基辛格曾想去某大学当教授,被该校的校长一口回绝。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国内这所大学的做法,请跟帖评论,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荣昌县委、县政府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着力实施了荣昌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处词语重复,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删去。

(2)第处成分残缺,可在______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处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处语序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____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后面。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天下事莫不如此,因人、因事、因国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再________的超级霸主亦逃脱不了这一铁律。

②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去检查指导工作,对下属颐指气使,一副________的架势,到处指画脚,看谁不顺眼就训斥谁,把“领导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诺坎普球场,皇马全队站位靠后,可是踢得________,这样中场球员卡塞米罗需要覆,的空间相对较小,他只需要去抢断传球,跟巴萨球员进行对抗。

A. 咄咄逼人 不可一世 盛气凌人    B.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不可一世

C. 不可一世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D. 不可一世 盛气凌人 咄咄逼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名句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7)亲诺必寡信,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桑榆非晚。

(9)《登飞来峰中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1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阅读文段,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横线上

dàn(     )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     )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tà(      )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     )前稍一驻足。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王梅芳《人生如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作文。

请以“你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②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请参加某班开展的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精忠报国”的岳飞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2)写出你所积累的表达爱国情怀的一句古诗词或名言。

 

找出请假条中的两处毛病,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1)语言:__________

(2)格式: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苏培成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相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音意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关注。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选文有改动)

(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1.选文按照什么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来往?请简要概括文中叙述的三件往事。

2.品读赏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

3.选文第⑦段中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体现师生情的“至深至纯”?

5.读罢此文,说说你在做人、做学问方面获得的教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一些人记得你

丁立梅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伏在三楼的阳台上,往下看。

那儿,几间平房坐西朝东。屋顶有几处破败得很,像一件破棉袄露出里面的絮。下雨天,我总担心它会不会漏雨。房子周围长了五棵紫薇。花开时节,我留意过,一树花白,两树花红,两树花紫。把几间平房衬得水粉水粉的。常有一只野鹦鹉在花树间跳来跳去,变换着嗓音唱歌。房前码着一堆砖,上面或晒着鞋或晾着衣物。最常见的,是两双绒拖鞋,一双蓝,一双红,它们相偎在砖堆上,像夫与妇。

某天,突然发现砖堆上空了,心想这对拖鞋的主人外出了?还是生病了?我有些心神不宁

几天后,那一蓝一红两双绒拖鞋又出现在了太阳下,相偎着,仿佛不曾离开过。那一刻,我的心里腾出欢喜来:感谢天!他们还都好好地在着。

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天天停在一条路边。他跟前的铁皮箱子上,叠放着五六个小蒸笼,什么时候见着,都有袅袅的香雾缠绕着。

老人瘦小,永远一身藏青。雪白的米粉,被他装进一个小小的木器具里,上面点缀桂花三两点,放进蒸笼里,不过眨眼间,一块桂花糕就成了。

停在他那儿,买了几块尝。热乎乎的甜,软乎乎的香,忍不住夸他,你做的桂花糕,真的很好吃。他笑得十分十分开心,他说,他做桂花糕,已好些年了。

我提出要跟他学做,他一口答应,好。于是我笑,他笑,都不当真。却喜欢这样的对话,轻松,愉快,不疏离。

再路过,我会冲着他的桂花糕摊子笑笑,他有时会看见,有时正忙,看不见。看见了,回我一个浅浅的笑,我知道,我已忘不掉桂花糕的香,许多小城人,也都忘不掉。

卖杂粮饼的女人,每到黄昏时,会把摊子摆到我们学校门口。有时我也会去买上一个。

时间久了,我们相熟了。遇到时,会微笑、点头,算作招呼。偶尔,也有简短的对话,她知道我是老师,会问一句,老师,下课了?我答应一声,问她,冷吗?她笑着回我,不冷。我们的交往,也仅仅限于此。淡淡的,像路边随便相遇般寻常。

我出去开会,一走半个多月。回来后,正常上班,下班。女人的摊子上面,撑起了一个大雨篷,挡风的。学生们还未放学,女人便闲着,双手插在红围裙兜里,看街景。当看到我时,女人的眼里跳出惊喜来,女人说,老师,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

当下愣住,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有改动)

1.本文题目“总有一些人记得你”中的“你”,指的是(    )

A. 两双绒拖鞋的主人

B. 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

C. 卖杂粮饼的女人

D. 生活中无数的你、我、他

2.第一部分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跳出”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当看到我时,女人的眼里跳出惊喜来,女人说,老师,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

4.最后一段画线的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通假字,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2)康肃笑而________

(3)世以为________

(4)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卿言多,孰若孤?

B. 微颔之/当涉猎

C. 我酌油知之/尧咨每弓矢为乐

D. 惟手熟/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说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释】①木兰庙:在今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上。②画眉:描眉,这里指梳妆打扮。③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1.诗句“梦里曾经与画眉”是借取《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把木兰的女儿本色完整地表现出来了。

2.诗歌第一句刻画了木兰怎样的形象?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

 

名著阅读。

【甲】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乙】他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她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她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她:“车呢?”

(1)以上两个片段选自哪部小说?选段中的“他”和“她”分别是谁?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甲】的故事情节。

(3)片段【乙】中他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默写。

(1)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5)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木兰诗》)

(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7)《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的由衷敬佩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B.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卖油翁》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归田录》。

C. 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带走似的。(这是个比喻句)

D.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加点的“在”是介词,两个“最”是副词)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B.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B.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 人们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霹雳    污秽    田螺眼    微不足到

B. 胸脯    默锲    大无畏    妇孺皆知

C. 屏障    喧闹    凝聚力    可歌可泣

D. 襄嵌    粗拙    庄稼茬    博学睿智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īn)     孤(shuāng)    仰之高(mí)     目不园(kuī)

B. 眼(hé)      痛(zhì)       气冲牛(dǒu)    惊涛澎(bài)

C. (tiè)     可汗(kě hàn)    深痛绝(wù)     鞠躬尽(cuì)

D. (sǒng)    愧(zuò)       家户晓(yù)     扑迷离(shuò)

 

请以“我重新认识了__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挫折“快乐”“友情”“幸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③与:帮助。④资:借。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

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走送之           走:________

不敢稍逾约       逾约:________

邑人大姓文不识   邑: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甲】【乙】两文都讲到了主人公“好学”,体现其“好学”精神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形象。你能从中概括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学习精神吗?

 

在坚守中变通

徐璐

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作用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

②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珞珞如石般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随情而变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

③我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目标、原则,构成了一个人的“脊梁”,使我们成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而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不至于使我们成为“刚而无智”之人。

④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個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如勾践一般,虽矢志复国,却懂得变通,暂屈于吴,为吴人臣,终一雪国耻,复兴越国。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如水一般,一边坚守滴至石穿的信念,一边随形于物,灵活变通。

⑤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

⑥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

⑦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操;疾恶如仇的孙悟空也是由于心中柔软不忍之情的呼唤,每次都在菩萨的劝说下放走被打回原形的妖怪。他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在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

⑧我们需要有屈子九死不悔的坚毅刚强,也需要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圆润而不刺眼的光芒。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阅读第③—⑤段,说说第③段中加点的“柔软的部分”具体指什么。

3.文章第⑧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以证明文章的观点。

5.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