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该动车长200m,以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关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B.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D.与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 ①小娟同学用一个较长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结论是: .
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要注意保持 运动.这个实验涉及多个因素影响的现象,所以采取了 的研究方法. ②小娟同学接着做了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利用甲和丙,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序号),控制的变量是 .
老师讲了“固体的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楠对冬季出产的红萝卜的密度感兴趣了.他找了一个小红萝卜,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 (1)测量前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标尺上的 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测量萝卜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萝卜的质量是 g.小楠用量筒测量萝卜体积如图丙所示,它的体积为 cm3,则萝卜的密度为 kg/m3. (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萝卜浸没在水中测出萝卜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萝卜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萝卜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 (2)在ABC三处放好对应的器材后,在点燃蜡烛 (选填“前”或“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光屏中心、透镜中心与 在同样高度. (3)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改变凸透镜位置,蜡烛应向 移动,光屏应向 移动.(填“左”或“右”) (4)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蜡烛的长度会变短,我们看到刚才位于光屏中心的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选填“上”或“下”)
(1)铁球重20N,请在图甲中画出铁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一个物体重为20N,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是受到的摩擦力为 N,如果用一个沿水平方向5N的力拉它没有拉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N.
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
请你读出下图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木块的长度是 cm;物体的重力为 N.
质量是2千克的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千克,体积是 .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 和力的 .
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应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10cmg到16cm之问
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向上抛出的硬币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C.空中飞行的蜜蜂不受重力作用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汁没有量程的限制 B.弹簧测力计不需要观察分度值 C.弹簧测力计测量前先要调零 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拉力和压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汽车鸣笛产生的噪声污染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城区内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小明正在参加物理期末考试.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最可能的是( ) A.自己使用的课桌 B.坐在讲合上的监考老师 C.正从身边走过的监考老师 D.教室窗户外面的篮球架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路程之比为1:2,则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队列整体前进是因为每个队员的运动速度不相同所致
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水中“断”枝 B. 镜中花 C. 林间的光线 D. 亭子的倒影
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阅读下列短文,要求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2个跟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并分别说出涉及的物理知识,填入下表的空格内. “啪!”发令枪响了,校运会1500m赛跑开始了,在跑道上,李明和队员们你追我赶,竞争激烈,一个个大汗淋漓,“拉拉队”的一部分队员递给运动员湿毛巾,让他们擦汗降温;另一部分队员忙着用照相机拍照,留下稍彩比赛的瞬间…忽然,一阵“加油”声传来,原来1500m赛跑结束了,李明用时最短,率先冲线,荣获冠军.
体育锻炼用的实心铅球的质最是5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625dm3.请问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造的吗?(用两种方法来解,己经铅的密度为11.3×103kg/m3)
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请根据图计算: (1)A、B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P、Q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酱油是咸的,小明猜想酱油密度一定比水的密度大,于是他和小亮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测量酱油的密度.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得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1)如图甲所示,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 (2)某同学利用上述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如图乙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②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形成淸晰的倒立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根据此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③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 视眼镜”).
小兰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 (2)实验时她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实验中,若蜡烛A距玻璃板8cm,则蜡烛B与A相距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忽略玻璃板的厚度);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始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转动的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纸板ENF可以沿ON转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ON向后转动,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则可折过去的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请画出入射光线A0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 (3)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度.
某同学进行了“水的沸腾特点”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温度计利用的原理是 ; (2)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 ; (3)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是 ℃; (4)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5)图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选填“A”“B”“C”或“D”); (6)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1)如图甲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少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3)某同学发现口琴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丙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咅的 .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3)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为 s; (4)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