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则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体体积大约是( ) A.50cm3 B.50dm3 C.50m3 D.50km3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农业选种时常利用密度比水小的盐水 B.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C.常用高强度、低密度的钛合金作为航空器材的材料 D.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坚固、密度小的材料制成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
关于对密度公式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月亮等均属于光源 B.雨后晴朗的夜晚,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D.显微镜上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
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可见光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C.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树在水中的“倒影” B. 水面处于“折断”的铅笔 C. 阳光下树的影子 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学校运动会100m比赛时一般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法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停表计时,为了准确计时,终点处的裁判员应该( ) 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C.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D.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速比光速快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汽化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液化过程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沸点 C.熔点 D.凝固点
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露珠逐渐消失 C. 电熨斗冒出白雾 D. 树枝上形成“雾凇”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和水的质量均不变 B.冰全部熔化成水 C.冰部分熔化成水 D.水部分凝固成冰
某粗心的护士给一高烧的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结果显示示数为39.5℃,那么这位病人的体温是( ) A.一定是39.5℃ B.可能高于39.5℃ C.一定高于39.5℃ D.可能是39.5℃
下列措施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耳罩 B.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笛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医生利用B超査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倒车雷达帮助司机倒车 D.发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 D.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什么介质传播过来的?( ) A.一次,铁管 B.一次,空气 C.两次,铁管 D.两次,空气
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 A.
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A.大小恒定不变 B.与路程成正比 C.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均对
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火车头 B.车厢的座椅 C.路旁的树木 D.座位上的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