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 ) A.2.5m=2.5m×100=250cm B.2.5m=2.5×100cm=250cm C.2.5m=2.5m×100cm=250cm D.2.5m=2.5cm×100=250cm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铁道标准轨距为1.435 ( ) A.km B.m C.dm D.cm
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 (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cm B.7cm C.9cm D.10cm 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 (左/右)移.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
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音调高低”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格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格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 ;改变格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在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现象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且音量越大,烛焰跳得越欢.此现象说明 .
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 ①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②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ρ铝=2.7×103kg/m3,ρ水=1.0×103kg/m3) ③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12月14日,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好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安全着陆.在着陆前,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下落,而这一阶段地面测控基本已经“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阶段需要约12分钟时间,称为“黑色720秒”.此间,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再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最后嫦娥三号平稳“站”在月面上,此时它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 (1)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km下落,经过“黑色720s”的时间到达月面,该着陆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100m高度悬停后继续下落,25s内下降了70m,最后剩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则它在1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cm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他应先 ,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 (2)如图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8min时海波处于 状态.从B时刻到C时刻海波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分度值是 mm;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如图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一束光从某透明物质射到空气,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 .
冬天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容易发生爆裂,是由于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 ,密度 ,而体积 所致.(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适合的单位或数值:①一个苹果大约是150 ;②水的密度是 g/cm3;③一只大象的质量约为6 .
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如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 (选填“凹”或“凸”)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生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需 (吸/放)热.消防队员用 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 (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 产生,经 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 处控制噪声.
如图所示是某大厦安装的观光电梯,小明站在上升的电梯里,以电梯为参照物,他看到电梯外楼房墙面上的广告牌是 的;如图乙所示是美国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号称1小时可到达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飞行器体表涂敷最新型材料,具有雷达隐形功能,但不具备红外隐形功能.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 m/s,此时若有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则导弹相对于飞行器是向 运动的.
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7cm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冷 C. 夏天湿衣服晾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镇江市六月份平均气温约为8℃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 D.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kg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b)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王同学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王同学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5)图(c)是另一组的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
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 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如图所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 cm的位置; 或方法二: ; 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