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A.43年 B.44年 C.45年 D.46年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人民为了赶时髦
以下是小李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的是 A.赵州桥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春秋后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工具的使用 B.铜工具的使用 C.石器的使用 D.钢的使用
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大篆 D.小篆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中的“秦王”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惠文王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夏 B.唐 C.周 D.秦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 B.铜钟 C.古筝 D.笛子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 B.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这句话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B.学习态度要端正 C.学习时要独立思考 D.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最近穿越剧盛行,假如你穿越到战国时期的秦国,你会 A.因为参加文化考试而被授爵 B.因为从事商业贸易而暴富 C.因为邻居犯法而被连累 D.由国君任命为乡长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禅让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指 A.尧 B.舜 C.蚩尤 D.大禹
在河南濮阳距今六千多年的墓葬中,出土的贝壳堆塑的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早期龙的形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王山在“十一”长假期间,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有个学生对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进行描述,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在捕鱼 D.黄帝大战蚩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此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