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8届高三政治易错题目定时训练:哲学(1、2单元)(12.10)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从哲学上看,我们要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是因为(

A. 人们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离开统一的思想就不能开展实践活动

D.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

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为万物之本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③世界观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5年9月,日美研究人员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宇宙中首次发现了造星运动正趋于停止的星系,并发现星系内很多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使作为造星原料的气体被释放到星系外部,这是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未弄清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这表明 (  )

①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③认识是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④认识是个追求终极真理的发展过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永生难忘。每当闲暇的时候,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忆那些难忘的往事。这些生活回忆(  )

①依然离不开人脑这一思维器官 

②是大脑对人们往事的美好憧憬

③是对人们过往生活的思维创造 

④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性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 甲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B. 乙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

C. 丙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

D. 丁一般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说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是因为(   )

A.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

B. 哲学是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巅峰,是终极真理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5年8月19日,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东北大学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等都是在广泛吸取各种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中尤其包括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这些理论成果都是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实践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概括而形成的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这是基于

①它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的根本指南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真理”

③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科学,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美国瘫痪男子大脑植入芯片,奇迹的一幕发生了,他竟然可以行动自如的用自己的手臂吃饭,尽管是被电脑控制的。给人脑植入芯片,这种只有在美国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剧情想不到真的可以在现实中上演,由此可见

①人可以有目的的改造客观条件,使得规律发生改变

②人脑高度发达,是身体各系统生理活动的控制中枢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不断发展,能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前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8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粮油加工和市场供应等情况,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密切关注、科学研判国外粮食市场形势,定期发布粮油供求及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从哲学角度看,上述要求体现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

③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人们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对事物作出超前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 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 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 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是指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C.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程度上 发展起来。”这主要说明(   

A. 人要去学会改变自然界    B. 认识和改变世界,需要发挥人的智慧

C. 只有发挥人的智慧,才能改变自然界    D.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为“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 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山市南湖改造前曾是垃圾成山、杂草丛生的采煤沉降区,该市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决定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善下沉选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治理改造,南湖如今成为独具特色景观的森林公园。唐山南湖“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充分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是沟通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

③人们的科学观念是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

④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到:各地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学生实际入学时间。如果年龄尚不满6年,但孩子各方面条件都适合入读小学,那也可以允许孩子入学,而不能以年龄为唯一标准。上述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下尊重客观规律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段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哲学智慧应该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产生需要追问与思考

③哲学智慧源于自然                    

④哲学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一观点(  )

A. 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B.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 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D. 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宋代禅宗大师清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A. 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B. 认识因主体不同而具有主观随意性

C. 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 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科学研究发现,动物们进化出了无数的方法躲避捕食。天蚕蛾能够使用它们的尾翼转移蝙蝠的注意力。当天蚕蛾飞行时,它们淡黄绿色翅膀末端的两个长褶皱就会旋转。而这个高雅的表现能够扰乱蝙蝠的声呐,并且使天蚕蛾逃过致命的攻击。这一研究成果启示我们(     )

①要尊重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②要认识生物间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③动物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以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能动反应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墨子·修身》中有句话:“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下列与此句话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②满招损,谦受益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客”“草根创新”等时尚新词,甚至使用了“有权不可任性”等网络风格语言。面对困难和挑战,新词往往是对症良药,用流行万众的语言引导严肃的改革大业。这表明

A. 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近年来是地球向人类发起反击的时期: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强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和干旱至少夺去了25万人的生命,是数十年来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时期。科学家和自然灾害专家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自己才是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②违背规律必遭惩罚

③人类的活动决定自然界的变化

④世界是物质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这警示人们不能(   )

A. —意孤行,不尊重客观规律

B. 哗众取宠,不回归社会实践

C. 异想天开,不从客观实际出发

D. 因循守旧,不发挥主观能动性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海豚有自己复杂的社会生活,能通过肢体动作和发出水底声呐信号来传递情感,但人们无从得知它们是否有自己的语言。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类似的问题。2013年12月,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可以与海豚交流的“翻译机”。用这款机器,科学家教会了海豚如何辨别声音和物体。这种“翻译机”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通过一定手段,高等动物也可以学会和模仿人类思维

②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道德追求重在实践,道德行为贵在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是基于(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近日,日本国家地理信息局发布的日本3·11大地震后的数据显示,仅仅在最近一年内,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就已经移动了将近10厘米。事实上,在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后,这片区域至今都在向美国方向移动,很多地区已经漂移了5米之多。这一发现说明

①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②日本研究人员的能动性是最强的

③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发生变化

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地质灾害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烦恼。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地质灾害突如其来,让人们束手无策、损失惨重。人们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地质灾害。这说明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顺应自然才能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

人是自然界的主宰

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报告提出:面对资源曰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为我国政府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方法论建议。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一: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设定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材料三:人类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气候变化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受刭重视,最初是在科学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类实验中被讨论的。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解决“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情况,气候变化问题才全面引起了大众关注,人们也开始探讨引发气候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自然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勘测、实验、不断反复分析证实后作出了多份报告。从“自然界自身的产物”到“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各个国家都必须要承担这种“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更多的科学家也在试图做出更准确的分析,以解决这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观点说明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并不断深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