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承智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下列小题。

官瓷

曹洪蔚

在琳琅满目的瓷品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被视为瓷品中的瑰宝。据传,官瓷由宋徽宗亲创。宋徽宗赵佶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被宋徽宗招到东京(开封)城的官瓷工艺大师们,秉承汝窑之精华,将登峰造极的汝瓷制作艺术与高洁完美的“徽宗艺术”熔为一炉,使官瓷脱颖而出。

开封城有一处古玩市场,老赵家离那里不远,退休后,每周他都去那里淘宝,收藏了一些古董,有真的,也有假的。为这,老赵没少挨老婆的骂,说他把家里的那点积蓄全倒腾光了。老赵说:“存钱啥用啊?收藏点东西多好啊。保值增值,遇到急难险事,一出手,大钱就来了。”

喜欢收藏古董的人往往爱交友,曰“藏友”。他们聚在一起,互赏藏品,分享乐趣,很多人成了挚友。老赵最铁的藏友是老杜,年龄比老赵大一岁,也爱逛古玩市场。每次逛完,俩人一个打酒,一个买菜,聚到一块儿喝一壶。

这天又是周末,老赵在古玩市场上没有看到老杜的影子。一路打听,老赵来到老杜住的胡同,找对门牌号,却是大门紧闭。邻居告诉他,老杜前些日子得了脑溢血,让救护车给接走了。老赵听了,急忙赶到医院,一问才知道老杜还在重症监护室里,他的老伴儿正蹲在门口掉眼泪呢。老杜的老伴儿说:“这重症监护室简直是喝钱呢,一天一万多元,这都交了十几万元,老杜还没醒呢。眼看交不上钱,人家要把他转出来,大兄弟,你说可咋办呐?”老杜的老伴儿最后说,“大兄弟,你也是搞收藏的,懂行,我领你到家瞅瞅,看他存的那些东西有值钱的没。”老赵点点头说:“救人要紧,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老杜的收藏架上摆了不少东西,值钱的不多,有一件吸引了老赵的目光,是一个青瓶官瓷。老赵说:“有它,就够给老哥看病了。”

第二天,老赵赶到医院,给老杜交了30万元医疗费。一周后,又交了20万元。钱跟得上,病好得也快。一个月后,老杜便康复出院。

病好后,老杜还是爱去逛古玩市场,只是不能陪老赵喝酒了,就看着老赵自斟自饮。老赵喝到“小驾云”后,老杜就嗔骂他:“没见过你这样做兄弟的,趁火打劫,夺人之爱,把我的青瓶官瓷给骗走了。走着瞧吧,我这辈子拼尽余生,也要把这宝贝给赎回来。”老赵说:“能得到你这宝贝容易吗?我把房子都卖了,到现在,老婆还对我爱答不理的呢。”老杜说:“该,谁让你爱宝如命。”

又是个周末。老杜在古玩市场逛了一个来回还是没等到老赵。正纳闷,忽听人说宋门里出了车祸,一个老头被人撞了,挺厉害的。老杜一听,拔腿就往宋门里赶。一看,果然是老赵。随着救护车,老杜陪老赵去了医院。老赵伤得很重,直接进了重症病房。他老婆赶来后,一听这情况,当时就瘫下去,说家里刚刚卖了房子,存折上也就剩几千元,还要交房租。老赵这是作死呢,没人救得了他。老杜听完,对她说:“嫂子,您放心,我能救老赵。您家不是收藏有一件青瓶官瓷吗?卖了它,就够了。”

老杜把那件青瓶官瓷拿走了。第二天,老杜赶到医院,给老赵交了30万元医疗费。一周后,又交了20万元。钱跟得上,伤好得也快。一个月后,老赵便康复出院了。

出院后,老赵还是爱去逛古玩市场,还能碰到老杜,只是俩人都不再喝酒了,就聚在一起抽烟、闲谈。老赵说:“真是造化弄人,你的官瓷宝贝在我手里还没暖热呢,就又被你夺了回去。”老杜说:“兄弟,夺回这宝可不易呀。我也卖了房子。”

说着说着,老哥俩都哭了。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个青瓶官瓷是假的,也就值三五百元。老哥俩流泪,是被一些真的东西感动着。            

(选自《开封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老赵和老杜两人明明知道青瓶官瓷是赝品,依然要倾家荡产从对方手里买过来,是因为他们对于收藏的痴迷和彼此的情谊。

小说中的老赵和老杜开始时一同喝酒,后来老杜看老赵自斟自饮,最后两人均不饮酒,这种变化暗示着两个人的矛盾加深。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老赵和老杜的老婆两人人物的设置,从侧面表现了主角的人物性格。

老赵和老杜两位藏友因收藏而相识相交,他们不仅有相同的爱好,而且有相同的品格,都固守着珍贵的人性的美好,发人深省。

2.小说最后一段如果删掉,小说的主旨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说以“官瓷”为题,请简要分析“官瓷”在文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回答下列小题。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小说中的“我”因初次远离家乡而沮丧,贝格斯太太却把一个空盒子当作是她“最宝贵的财产”,因为她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太太。

小说中的“我”对贝格斯的“魔盒”充满了兴趣,非常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到最后知道这是一个空盒子,真是出人意料。

小说以“魔盒”为题,既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又能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还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值得人们深思。

小说中贝格斯太太讲述自己保存“魔盒”的过程中提到两次世界大战,是为了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伤害,突出厌恶战争的主题。

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3.文中贝格斯太太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下列小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的第三条岸”充满理想光环却又遥不可及,是人的心灵在家庭、社会甚至人生中无所依凭时的一种精神支撑,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B.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觉得羞辱,所以,父亲走后,她从来没有关心过。

C.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人称,使小说显得极为真实,同时,“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更有利于全面叙事描写,属于全知视角。

D. “父亲”是一个远离世俗、心性冷漠的人。自从他上船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家人的视线里,他为了自己的追求,对家人漠不关心。

2.小说中写“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概括“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3.如果说小说是表现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的话,你觉得小说中哪些人物可以分别作为代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朗曰:“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

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望也,今寇未至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12岁至16岁)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B. 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区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

C. “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建安是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古人除了帝王纪年之外,还有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组合,120年循环一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朗善于应答,很有才能。小时候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后来被董卓诘问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 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 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 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慢:轻视,不尊重    B. 民不安业,弃居       捐:捐献、上交

C. 纵兵抄掠,民人死者半  且:将,将近    D. 朗收恤宗族,教诸弟   训:教导、训导

5.以下选项中对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A. 唇齿相依的比喻,不能只是指虞国和虢国,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这是为了逃避早晨死亡的期待。

B. 唇齿相依的道理,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就不是吗?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是为了逃避早晨死亡的期待。

②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C. 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

D. 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谁跟着司马朗迁走,只有同县的赵咨,让家眷和司马朗一起迁往黎阳。

6.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监试者异            且君,国人望也

B. 今寇未至先徙        是摇动民之心开奸宄之原也

C. 诣卓              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D. 人有道其父字者        民人死且半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释】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霍嫖姚:指霍去病。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没有直接写战争厮杀的场景,在“弯弓”和“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这场战争。

C. 颈联描写了战后的景象,敌人军营空无一人,战争的氛围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去病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来表彰其卓越的功勋。

E. 尽管全诗笔力雄健,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还表现出诗人立下战功却不被赏识的怨恨之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寄荆州张丞相

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注释】张丞相:张九龄,他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曾举荐王维为右拾遗。王维写这首诗时,张九龄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贬到荆州担任长史。     艺植:栽培,栽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 首联用设问句开篇,表明对张九龄的思念,“深”字十分精当地写出诗人遥望的神情。

B. 颔联直抒胸臆,诉说自己仕途的坎坷的处境及对张九龄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之情。

C. 颈联写出张九龄被贬荆州担任长史后,诗人因再无人赏识而过着艰难困顿的生活。

D. 尾联写出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大雁,更以鸿雁过尽,无从寄书,抒发自己难言的隐痛。

E. 这首诗语言华美含蓄处处寄托作者的深切怀念,抒发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

 

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陷(āo扰(dāo约(wéi)所向披

B. 熟(ān妒()投bèn鼓相应(

C. 止()脑suǐ红(yān轻怕重(niān

D. xuè媚(chǎn)一piē而不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迟钝    嗑碰    摩挲    缉拿

B. 褴褛    惺忪    虐待    贿赂

C. 契据    嘈杂    焦酌    怜悯

D. 秸秆    赘述    游说    咳漱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利用高科技手段翻云覆雨,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B. 在巡回演唱会上,王菲配合着《红豆》《天空》娓娓动听的旋律,和观众分享了她成长岁月中的点滴记忆。

C. 继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爆炸后,日本核电风波便一发而不可收,其2号机组又传出爆炸声。

D. “俄罗斯间谍案”曝光以后,俄罗斯的高层人员对此案三缄其口,大家都不愿意对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边城》这部优秀小说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B. 这个单元学习自然科学论文学习中,我们要归纳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C. 对于建筑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大学该不该开设“风水学”课程,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 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社会秩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地域的分布上看,北京、广东和上海上榜的品牌是最多的,分别有32个、22个和11个。

B. 邯郸的西调、平调、唐山的评剧、张家口的二人台、口梆子,在这次汇演中都极为引人注目。

C.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

D. 最年幼的大熊猫宝宝被命名为“阿宝”,名字取自电影《功夫熊猫》里那个圆滚滚的武林高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巴斯德发现了细菌,怎样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达尔文的发现,怎样使人类认识了自己并使生物学跨进了新的境域……

① 因为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群众集体所创造的

② 试想:爱迪生的发明,怎样改变了全世界人类的生活面貌

③ 对个人的作用,作出过分夸大的估价,谁都知道是不当的

④ 但是个人行为只要顺应历史潮流,却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⑤ 我们只要举出几件普通的事情就足够说明了

A. ①⑤②③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①④②⑤③    D. ③①④⑤②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

B. 让孩子们过一个怎样的儿童节?对此问题,我的回答是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反问)

C.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声地吟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

D.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排比)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对下列对联所写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归隐田园称元亮,赋诗五柳是酒仙

② 忍腐刑著千秋史,通古今成一家言

③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 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A. 陶渊明   左丘明   范仲淹   杜 甫

B. 孟浩然   司马迁   辛弃疾   李 白

C. 孟浩然   左丘明   辛弃疾   杜 甫

D. 陶渊明   司马迁   范仲淹   李 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明见到老同学,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前些日子,家父大人身体不适,还动了手术,不知恢复得怎么样了?”

B. 李蕾蕾给晚报投稿,过了几天,她写信询问:“编辑,你好,我的稿子您已经拜读了吧!希望您不吝赐教!”

C. 父亲的朋友远来本市,父亲想请他吃饭,请柬写:“今天中午12点在洋洋酒店略备薄酒,为你接风,敬请光临。”

D. 张小兰三天没来上学,返校后,老师十分关切地询问情况,张小兰说:“老师,这是我的隐私,你无权过问。”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比喻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次,北京某礼堂,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 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 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 “石缝里的草”在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D. “石缝里的草”是说即使在“石缝”里,也可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五、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从以下两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①每天吃饭前,走过校园,我们看到的是整洁干净的地面,可是吃完饭回教室的路上,我们看到的却是零零落落的纸片、塑料袋等垃圾。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请根据你对此问题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今天,在我们国家倡导“读书”的社会背景下,有一股不合流的声音“读书无用论”充斥我们的耳旁。你觉得这种所谓的“无用”是什么?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来反驳这种观点,你会怎么思考和作文呢?请以“我为什么要读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