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以下两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①每天吃饭前,走过校园,我们看到的是整洁...

从以下两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①每天吃饭前,走过校园,我们看到的是整洁干净的地面,可是吃完饭回教室的路上,我们看到的却是零零落落的纸片、塑料袋等垃圾。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请根据你对此问题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今天,在我们国家倡导“读书”的社会背景下,有一股不合流的声音“读书无用论”充斥我们的耳旁。你觉得这种所谓的“无用”是什么?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来反驳这种观点,你会怎么思考和作文呢?请以“我为什么要读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谈“读书无用论” “读书无用论”的市场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被认同和接受。一方面,国家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方面却是"读书无用论"的甚嚣尘上。这里面原因究竟何在?背景又是什么? 我们关注教育、重视教育,就应该关注和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读书无用论"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是一个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我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主题的多元化,那么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马克思理论看,社会价值观念也必然多元化。经济的基础奠定之后,人们追求和实现价值的途径和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对于"高考独木桥"、一考定终身也必然产生突破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才的定义也宽泛化了,不仅仅只有学历才能实现理想。体育、艺术等,更多的机会和诱惑展现在面前时,人们可能选择"终南捷径"。而且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也很有说服力,无形中为"读书无用论"造了势。 我觉得比较直接的原因还是教育本身。我们的教育收费高,教学质量也偏差,而学生毕业后的择业机会或者说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读书上学的回报渐渐变的微薄。这样人们对于教育的那份信任和期待也就开始幻灭。对于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不满,也逐渐演化为一种"厌学"情绪。机缘凑巧,"读书无用论"也就不能不在社会上萌生。 现实不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的"黄金屋"已经坍塌。也就是说教育的经济衡量已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而与之同时,在经济标准条件下,读书也不能带来或者造就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读书越来越变的"鸡肋"化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高辍学率与此也不无关系。 教育的所谓"产业化"本身是违背了教育的规律的,而且教育本身的发展也不够健康,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师德问题也比较突出,这样看来教育对于人的塑造和改造,特别是道德上的感召也落空了。 总之,多方面的原因孕育了"读书无用论"的谬种。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出现这样的论调似乎是不合时宜的。教育需要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出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我们的教育领域和全社会如果充斥"读书无用论",恐怕也很难实现。最近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教育"。其实中国教育绝不只是"产业化"那么简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二选一作文,需要选取自己擅长的内容写作。本题材料一主要讲吃饭前后的地面的变化引发的思考。可以从严于律己,爱护环境等方面分析。材料二主要是提示,然后命题作文。“我为什么要读书”的题目,引发思考。“读书”的原因,可以从小我的角度分析,提升自己素质,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等;也可以从社会、国家角度分析。 点睛: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比喻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次,北京某礼堂,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 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 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 “石缝里的草”在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D. “石缝里的草”是说即使在“石缝”里,也可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查看答案

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明见到老同学,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前些日子,家父大人身体不适,还动了手术,不知恢复得怎么样了?”

B. 李蕾蕾给晚报投稿,过了几天,她写信询问:“编辑,你好,我的稿子您已经拜读了吧!希望您不吝赐教!”

C. 父亲的朋友远来本市,父亲想请他吃饭,请柬写:“今天中午12点在洋洋酒店略备薄酒,为你接风,敬请光临。”

D. 张小兰三天没来上学,返校后,老师十分关切地询问情况,张小兰说:“老师,这是我的隐私,你无权过问。”

 

查看答案

对下列对联所写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归隐田园称元亮,赋诗五柳是酒仙

② 忍腐刑著千秋史,通古今成一家言

③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 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A. 陶渊明   左丘明   范仲淹   杜 甫

B. 孟浩然   司马迁   辛弃疾   李 白

C. 孟浩然   左丘明   辛弃疾   杜 甫

D. 陶渊明   司马迁   范仲淹   李 白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

B. 让孩子们过一个怎样的儿童节?对此问题,我的回答是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反问)

C.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声地吟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

D.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排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