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夫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然在万民之忧乐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以为是,然公其是非于学校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以下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B.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

C.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

C. 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A. 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B. 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C. 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D. 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扩大不问门第的科举制录取人数,文人阶层不断壮大。同时,随着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士人更加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情趣的修养。上述原因导致

A. 宫廷画的发展    B. 文人画的兴盛

C. 小说插图流行    D. 百姓喜爱年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反映了

A. 明代小说分为两大流派    B. 社会思潮复杂催生小说

C. 小说盛行于明嘉靖年间    D.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现实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D.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 两者相互推动

C. 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 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B.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C.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A.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 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C.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作者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 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B.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造成中国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和作品的世界。由此可见《红楼梦》

A. 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因素    B. 创作指针是佛教轮回思想

C. 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    D. 旨在维护传统儒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16年为农历猴年,古人认为,猴子有善变多计、狡猾伪善的天性,与古时代诸侯性质很相近,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由此可见

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

A. 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    B. 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C. 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 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 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 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 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瞿秋白在一段回忆中提到: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在中国文化界大行其道

B.中国与俄国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

C.中国产生的社会主义流派非常多

D.国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较为模糊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 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56年,著名作家茅盾说:“文艺创作问题的讨论,最近几个月来相当活跃,活跃的特征,在于出现了不同意见,在于企图对那些已经被认为作了结论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材料中的“活跃”局面

A. 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B. 是“双百”方针促进的结果

C. 说明了“左”倾文艺思想盛行    D. 反映了文艺创作大众化倾向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 精英政治

B. 代议制民主

C. 直接民主

D. 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

A. 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

B. 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

C. 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

D. 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C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D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2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宜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7年朝廷成立修订法律馆,由沈家本、伍廷芳任修律大臣,并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帮助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西方法律文献被纷纷翻译过来,成为拟定新法律的重要蓝本。并且清末修律大抵上按照西方法制的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到晚清政权垮台前,已经基本上移植了西方大陆法系的结构框架,形成了以《钦定宪法大纲》、《重大信条十九条》、《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钦定大清商律》以及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为骨干的系统的成文法体系。

﹣﹣摘编自朱勇《清末新政:一场真正的法律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修律的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十二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9年巡抚袁世凯向光绪帝汇报其山东布防情况时说:“以武卫右军练成之兵,拨大队屯驻青州,拨步炮五队驻青州以东一百二十里之潍县作为前锋队。又拨马步各一队,屯驻高密一带,名为保护路工,实则逼近胶州作为前敌探队。又拟拨步队两营,屯驻沂州府属之莒州,控制日照,犄角错峙,并阻德人南图之道……德人见我节节布置,直窥胶澳,断不敢分胶澳之洋兵,轻图进步。即使分兵另据他口,而我之大队直趋胶澳,正可覆其巢穴,自足成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材料二  袁世凯“北洋创练新军,一切营章操典,略仿各国成规”。中国军队在20世纪初走向了近代化,这是袁世凯的一大贡献,也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体现。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对袁世凯的军事改革给予高度赞扬,认为袁世凯“在清国的所有官员里,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在山东布防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袁世凯军事思想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