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

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此处政府是指

A.苏维埃政府          B.抗日民主政府     C.解放区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

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

    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B.1924—1927年

     C.1934—1936年                               D.1937—1945年

 

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对这次讲话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蒋介石这次讲话发表于民国三十一年

B.“百周年”前所签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C.“光荣记录”指的是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D.“光荣记录”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

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蔡元培所写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褒扬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锷                 D.宋教仁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

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变

化的背景是

A.中华民国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

B.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皇族内阁”

C.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制度,复辟皇帝制度

D.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B.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C.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D.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

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672/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667 63668 63669 63670 63671 63672 63673 63674 63675 63676 6367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